示诸同志

夏木已云暗,时禽变新声。

林园草被径,端居有馀清。

端居亦何为,日夕掩柴荆。

静有弦诵乐,而无尘虑并。

良朋肯顾予,尚有夙心倾。

深惭未闻道,折衷非所宁。

眷焉抚流光,中夜叹以惊。

高山徒仰止,远道何由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傍晚,诗人独居于林园之中,享受着宁静与清幽的场景。通过“夏木已云暗”和“时禽变新声”,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变换融入自己的心境,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林园草被径,端居有馀清”两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接着,“端居亦何为,日夕掩柴荆”表达了诗人虽独居但内心充实的状态,不因孤独而感到空虚或失落。

“静有弦诵乐,而无尘虑并”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生活的雅致与内心的纯净,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乐趣,远离世俗的忧虑。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良朋肯顾予,尚有夙心倾”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即使在独处之时,也渴望与朋友相聚,分享彼此的心得。

最后,“深惭未闻道,折衷非所宁”流露出诗人对于知识和真理的渴望,以及在追求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惑和不安。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眷焉抚流光,中夜叹以惊”则是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以及在深夜反思时的触动。而“高山徒仰止,远道何由征”则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理想追求的向往与实现途径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以及个人成长的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的深度。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示四弟

十日一洗沐,诸生各归休。

虚斋息群响,兀坐心悠悠。

雨久苔径荒,林深鸟啼幽。

阶前树萱草,与子俱忘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还家即事

献岁事行役,徂春始还归。

昔往草未芳,今来翠成帏。

扶疏满园阴,时禽互翻飞。

丛萱亦已秀,丹葩耀晨辉。

即事谁与娱,淹留自忘机。

日暮复出门,怅然心事违。

古人不可见,独掩荒园扉。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小盈道中

今朝行役是登临,极目郊原快赏心。

却笑从前嫌俗事,一春牢落闭门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题囊山寺

晓发渔溪驿,夜宿囊山寺。

云海近苍茫,层岚拥深翠。

行役倦脩途,投归聊一憩。

不学塔中仙,名涂定何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