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晓发渔溪驿,夜宿囊山寺。
云海近苍茫,层岚拥深翠。
行役倦脩途,投归聊一憩。
不学塔中仙,名涂定何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渔溪驿出发,夜晚在囊山寺歇息的旅程。清晨的云海与傍晚的山岚,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云海近苍茫,层岚拥深翠”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云雾缭绕的景象与层层叠叠的山峦,都呈现出一种深邃而苍茫的美。
接下来,“行役倦脩途,投归聊一憩”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与渴望休息的心情。他选择在囊山寺稍作停留,寻求片刻的安宁与放松。这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
最后,“不学塔中仙,名涂定何事”则流露出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但又意识到自己无法完全脱离尘世的束缚。这句诗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平衡的努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因依古佛居,结屋寒林杪。
当户碧峰稠,云烟自昏晓。
岩中老释子,白发对青山。
不作看山想,秋云时往还。
群峰相接连,断处秋云起。
云起山更深,咫尺愁千里。
流云绕空山,绝壁上苍翠。
应有采芝人,相期烟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