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三首(其二)

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

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

馀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澹滟九折池,萦回十馀里。

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

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

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

形式: 古风

翻译

越国刚开始政事荒废,连日来天旱不停。
烈日狂风干涸了水田,尘土飞扬在空中。
朝廷新颁布法令,官方渠道禁止水流。
水流不能进入农田,却灌入了王宫内。
残留的水波养育着鱼鸟,楼阁的倒影浮在水面。
曲折的池塘波光粼粼,蜿蜒十多里。
四月荷花盛开,越王每日游玩嬉戏。
身边吹来的风带着荷花香,触动了芙蓉的花蕊。
人们只喜爱荷花的香气,又种植了更多的芙蓉。
却不顾及城门外,千里稻田的秧苗正在枯死。

注释

越国:指古代的越国,位于现在的中国东南部。
政初荒:政事刚开始荒废,指国家治理不善。
不已:不停止。
风日燥:风大且干燥。
官渠:官方控制的水利设施。
壅入:堵塞流入。
王宫里:王宫内部。
馀波:剩余的水流。
养鱼鸟:供给鱼鸟生存的水。
楼雉:宫殿上的楼阁和雉堞,代指宫殿建筑。
澹滟:形容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
九折池:形容池塘曲折多弯。
萦回:弯曲环绕。
芰荷:菱角和荷花,泛指水生植物。
游嬉:游玩嬉戏。
阊门:古代城门名,这里泛指城门。
稻苗死:稻田的秧苗因缺水而枯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废的国家和对立的宫廷生活场景。开篇便指出越国政局初期即已荒废,天气干旱无止境。风与日照加剧了水田的干涸,而尘土飞扬。紧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禁令:官府禁止流水进入农田,却将之壅入王宫之中。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权力中心与民间的矛盾。

在王宫内部,水被用来养鱼鸟,倒映出楼台雉堞的影子,形成了一种奢侈的景象。九曲池塘和十馀里长的回游水道,更是表现了宫廷生活的奢靡与浪费。

随后,诗人转向季节之变,四月时芰荷盛放,越王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夜游乐。他身边的人享受着和煦的风光,以及芙蓉花的香气。他们甚至种植了芙蓉花的种子,只为保持这种美好的感觉。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让越王想到国家之外千里之遥的稻田因缺水而枯萎。这不仅反映了统治者的自私,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严重问题。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对民生漠视的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杂兴三首(其三)

吴王心日侈,服玩尽奇瑰。

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

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

行动自矜顾,数步一裴回。

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

奸邪得藉手,从此倖门开。

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形式: 古风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杂曲歌辞.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形式: 乐府曲辞

杂曲歌辞.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