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懒

病懒不喜出,收身卧书林。

纵观百家语,浩渺半古今。

空蒙象外意,高大且闳深。

闻有居覆盆,岂能逃照临。

一马统万物,八还见真心。

乃知善琴瑟,先欲绝弦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我因病懒不愿出门,只在书海中静养身心。
博览各家学说,如同穿越历史长河,浩渺无边。
文字背后隐藏着深远的意境,宏大而深邃。
听说有人身处暗处,怎能避开光明的照耀。
如同一匹马包容万物,通过八次轮回才能洞察真实。
这才明白,要成为优秀的琴瑟手,必先学会断弦以求精进。

注释

病懒:因病体倦怠。
出:出门。
收身:收敛身心。
卧书林:沉浸在书籍之中。
百家语:各种学派的思想。
浩渺:广阔无垠。
居覆盆:身处阴暗。
照临:照耀。
一马:包容一切。
八还:多次轮回。
善琴瑟:擅长弹奏琴瑟。
绝弦:断弦以求提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病懒》,以病懒为题,表达了作者在身体不适时选择静心读书,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的心境。首句“病懒不喜出,收身卧书林”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状态,因病而懒于外出,却乐于沉浸在书的世界中。

接下来的诗句“纵观百家语,浩渺半古今”描绘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诗人广泛涉猎各种学说,感受到历史的深远与广阔。他进一步揭示书籍中的哲理,“空蒙象外意,高大且闳深”,暗示书籍中蕴含着超越现实的深意,既宏大又深邃。

“闻有居覆盆,岂能逃照临”运用比喻,表达即使身处困境(如“覆盆”),也无法逃脱知识和真理的照耀,寓意读书可以使人洞察世事,不受外界环境所限。

“一马统万物,八还见真心”两句,通过奇特的意象,强调读书可以让人统揽万象,回归本真,揭示了读书对于认识世界的深刻作用。

最后,诗人以“乃知善琴瑟,先欲绝弦寻”作结,借用琴瑟的修习之道,表明只有先放下自我,才能真正领悟音乐的精髓,同样,读书也是如此,需要先放下杂念,才能深入其中,找到真正的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病懒为引,展现了诗人对读书的独特见解,寓含了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离福严

山下三日晴,山上三日雨。

不见祝融峰,还溯潇湘去。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秘书省冬夜宿直寄怀李德素

曲肱惊梦寒,皎皎入牖下。

出门问何祥,岑寂省中夜。

姮娥携青女,一笑粲万瓦。

怀我金玉人,幽独秉大雅。

古来绝朱弦,盖为知音者。

同床有不察,而况子在野。

独立占少微,长怀何由写。

形式: 古风

致政王殿丞逍遥亭

漆园著书五十二,致意最在逍遥游。

后来作者逐音响,百一未必知庄周。

幽人往往泥出处,俗士不可与庄语。

逍遥如何,一蛇一龙。以无为当有,以守雌为雄。

与物无对,无内无外。与民成功,有物有对。

左肘生杨观物化,右臂为鸡即时夜。

果若乘气有待游,如何六气无穷谢。

天之苍苍非正色,道真微妙安可得。

利害丛中火甚多,此心寂寞谁能识。

丈人春秋诚未高,视听聪明齿牙牢。

所为淳拙有深越,持置酷似巨山陶。

平生刚直折不得,目送飞鸿向宾客。

早束衣冠林底眠,非关暮年俗眼白。

种田百亩初为酒,买地一区今有宅。

家人岁计不婴心,两儿长不能措画。

迩来信己不问天,万事逍遥只眼前。

何必读书始晓事,此翁暗合庄生意。

形式: 古风

读方言

八月梨枣红,绕墙风自落。

江南风雨馀,未觉衣衾薄。

壁虫忧寒来,催妇织衣著。

荒畦杞菊花,犹用充羹臛。

连日无酒饮,令人风味恶。

颇似扬子云,家贫官落魄。

忽闻輶轩书,涩读劳辅腭。

虚堂漏刻间,九土可领略。

愿多载酒人,喜我识字博。

设心更自笑,欲过屠门嚼。

往时抱经纶,待价一丘壑。

卜师非熊罴,梦相解靡索。

所欲吾未奢,傥使耕可穫。

今年美牟麦,厨馔丰饼饦。

摩挲腹中书,安知非糟粕。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