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

伯乐无传骥空老,重华不见士长饥。

从来万事乖名实,岂但药翁论蛤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没有伯乐识别千里马,它们只能默默老去。
像虞舜那样的贤君不遇,贤士们只能长久饥饿。

注释

伯乐:古代善于相马的人,比喻识才者。
骥:千里马。
空老:白白地老去,无所作为。
重华:虞舜的别称,古代贤君。
士:指有才能或品德高尚的人。
长饥:长久饥饿,比喻怀才不遇。
乖:违背,不一致。
名实:名义与实际的关系。
岂但:岂止,不仅仅。
药翁:卖药的老翁,借指有经验的人。
论蛤蜊:药翁谈论蛤蜊,比喻经验丰富的老人对事物有独到见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诗中以"伯乐无传骥空老"比喻贤才未遇,如同千里马无人识,暗示了人才的埋没;"重华不见士长饥"则借舜帝未见贤士而国家贫困的典故,表达了对社会未能发掘和任用人才的忧虑。"从来万事乖名实"一句,批评了现实中的虚名与实际不符的现象,认为世间许多事情都脱离了应有的价值判断。最后以"岂但药翁论蛤蜊"点题,讽刺那些只知谈论蛤蜊功效却不关心民生疾苦的方家,暗含对社会风气的不满。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犀利,体现了黄庭坚的讽刺和批判精神。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东林寺二首(其二)

胜地东林十八公,庐山千古一清风。

渊明岂是难拘束,正与白莲出处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东林寺二首(其一)

白莲种出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

禅律定知谁束缚,过溪沽酒见天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东禅长老梦偈

伐木丁丁斧下鸣,隔溪便应谷中声。

不因蘋末微风起,漂影溪光本自明。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代二螯解嘲

仙儒昔日卷龟壳,蛤蜊自可洗愁颜。

不比二螯风味好,那堪把酒对西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