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

山壑气相合,旦暮生秋阴。

松门韵虚籁,铮若鸣瑶琴。

举目群状动,倾耳百虑沉。

按部既优游,时此振衣襟。

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

飘飖白猿声,答我雅正吟。

经台复丹井,扪萝常遍临。

鹤盖青霞映,玉趾苍苔侵。

温颜煦槁木,真性驯幽禽。

所以仁惠政,及物一一深。

洒翰嶙峋壁,返驾旃檀林。

回睨窣堵峰,天半千万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陈学士一同游览灵隐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山壑气相合,旦暮生秋阴”展现了山间景色的变换,暗示着秋天的来临。接下来,“松门韵虚籁,铮若鸣瑶琴”以悠扬的松涛声比喻为瑶琴之音,营造出宁静而高雅的氛围。

“举目群状动,倾耳百虑沉”表达了诗人观察入微,倾听万物,内心得以沉淀。在游览中,他感到轻松愉快,“按部既优游,时此振衣襟”,流露出闲适之情。诗人通过“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表达对泉水清澈的喜爱,以及内心的开阔。

“飘飖白猿声,答我雅正吟”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和谐,白猿的叫声仿佛回应着诗人的高雅诗篇。诗人频繁地探访经台和丹井,表现出对古迹的敬仰,“鹤盖青霞映,玉趾苍苔侵”描绘了仙鹤与青霞、苍苔的景象,增添了神秘色彩。

“温颜煦槁木,真性驯幽禽”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他的仁爱之心深入万物。最后,诗人提笔在峭壁上题诗,结束一天的游历,回归檀林,回首远望,灵隐寺的高峰直插云霄,给人以壮丽之感。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隐寺的自然风光,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他对自然、人文和仁政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

湖上玩佳雪,相将惟道林。

早烟村意远,春涨岸痕深。

地僻过三径,人闲试五禽。

归桡有馀兴,宁复比山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知县李太博得替

惠爱复公清,三年报政成。

弦歌敦雅俗,桃李蔼春荣。

县治尝游刃,朝趋久彯缨。

相门如有相,他日愿持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秋日含山道中回寄历阳希然山人

村落人家总入诗,下驴盘薄立多时。

霜陂一掬清于鉴,漱著牙根便忆归。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