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李太博得替

惠爱复公清,三年报政成。

弦歌敦雅俗,桃李蔼春荣。

县治尝游刃,朝趋久彯缨。

相门如有相,他日愿持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恩惠和公正并存,三年政绩显著。
音乐与诗歌倡导高雅,如春风中的桃李繁花盛开。
在县衙治理期间,我曾游刃有余,每日早朝都佩戴着官帽。
如果我家门出宰相,将来希望能主持公正。

注释

惠爱:恩惠和爱护。
公清:公正清廉。
政成:政绩显著。
弦歌:音乐与教化。
敦雅俗:倡导高雅风气。
桃李:比喻学生。
蔼春荣:春天般的繁荣。
县治:县衙。
游刃:做事得心应手。
朝趋:早朝。
彯缨:佩戴官帽。
相门:宰相之家。
持衡:主持公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的《知县李太博得替》,通过对知县李太博三年任期中表现出的惠爱公正和清明治理的赞扬,展现了他对地方文化的推动以及教育成果的显著。"弦歌敦雅俗"一句,通过音乐与教化相结合的方式,强调了他对提升社会风气的贡献。"桃李蔼春荣"则以比喻手法,形容他的教化如春风般温暖,使得百姓如同桃李般在春天里繁盛成长。诗人表达了对李太博的敬意,希望他在未来能继续发挥领导才能,如同宰相般公正持衡。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是对官员德行与政绩的赞美之作。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秋日含山道中回寄历阳希然山人

村落人家总入诗,下驴盘薄立多时。

霜陂一掬清于鉴,漱著牙根便忆归。

形式: 七言绝句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

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公酒舍归。

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

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

却忆清溪谢太傅,当时未解惜蓑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牛秀才之山阳省兄

之子咏陟冈,别我岁时晏。

后夜失群鹤,高天著行雁。

楚山远近出,江树青红间。

尊酒无足辞,离愁满行盼。

形式: 古风 押[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