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学正之易州为赋桃花崦

野性好林壑,胡为来市廛。

岂无桃花崦,着我屋数椽。

深深崦中花,万树春霞鲜。

居民非避秦,鼓腹戴尧天。

花间长儿孙,看花不计年。

我欲往求之,路隔松萝烟。

怅望小孤峰,玉立青娟娟。

相逢李博士,颇似长庚仙。

江东事幽讨,已有青鞋缘。

得官不厌冷,幡然向幽燕。

振衣山上风,洗耳石间泉。

期君早归来,和我桃花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某种疏离感。诗中以“野性好林壑”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山林自然的热爱,却因某种原因不得不置身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假设:“岂无桃花崦”,意指是否真的没有一处桃花盛开的山野可以安放他的心灵。

随后,诗人展开了一幅桃花崦的美好画卷:“深深崦中花,万树春霞鲜。”桃花盛开的山野,仿佛是春天的霞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人们并非逃避现实,而是生活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享受着丰足的生活,如同生活在尧天之下,幸福安康。

诗中的“长儿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桃花崦中人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岁月静好,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前往桃花崦的愿望,但被“路隔松萝烟”的阻隔所限制,只能在心中向往。

最后,诗人通过“怅望小孤峰,玉立青娟娟”表达了对桃花崦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小孤峰的遥望,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与李博士的相遇,让诗人仿佛遇到了一位能够理解他心境的知音,进一步强化了他对桃花崦的向往之情。

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还有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275)

程本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王幼度待制致仕归大梁应教(其一)

簪笔三年直禁坡,扬铃一日上淮河。

归来疏传黄金重,老去冯郎白发多。

野陌早花才点缀,官亭新柳已婆娑。

梁园到日春如海,儿子将军奈乐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王幼度待制致仕归大梁应教(其二)

白发红颜七十龄,中原文物有仪刑。

君王昼日勤三接,博士春秋老一经。

宫锦赐来天上使,苑花开遍水心亭。

都门祖帐千年事,犹有声光在汗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送终南道士还山

脱屣都门骨已仙,山中故物尚依然。

寒窗火伏烧丹灶,暖谷烟生种玉田。

一马看来齐万物,双龙化去历千年。

长生久视宁无诀,安得从师老后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日本僧游五台

中国有僧来日本,铁船过海是耶非。

三更地底金乌出,万里云边白鹤飞。

性本圆明能作佛,迹无拘碍已忘归。

五台到日应残臈,看取天花满衲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