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性友麋鹿,君非我同群。
文明近日月,我亦不如君。
十载长相望,逝川水沄沄。
何当谈绝倒,茗碗对炉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题为《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其三)》。诗中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诗人自比为野性与麋鹿为伍,暗示自己向往自然的纯真与自由。他承认对方在文明程度上超越了自己,如同日月般光辉。诗人长久地仰望并期待着与对方的交流,时间如流水般流逝,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
诗的结尾,诗人期待着能与朋友在品茗对坐、谈笑风生的场景中找到共鸣,流露出一种闲适而深沉的情感。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高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风范。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谈经用燕说,束弃诸儒传。
滥觞虽有罪,末派瀰九县。
张侯真理窟,坚壁不与战。
难以口舌争,水清石自见。
张侯窘炊玉,僦屋得空垆。
但见索酒郎,不见酒家胡。
虽肥如瓠壶,胸中殊不粗。
何用知如此,文彩似于菟。
吾友陈师道,抱独门扫轨。
晁张作荐书,射雉用一矢。
吾闻举逸民,故得天下喜。
两公阵堂堂,此士可摩垒。
荆公六艺学,妙处端不朽。
诸生用其短,颇复凿户牖。
譬如学捧心,初不悟己丑。
玉石恐俱焚,公为区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