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入三峰

上人瞿昙裔,律身玉无瑕。

力究毗尼论,汪汪海无涯。

振锡复何许,三峰隐苍霞。

堂上大道师,灵芝发根芽。

相见涌法施,鼕鼕鼓声挝。

上人从之游,勿惮岁月遐。

坐待霜露熟,香风散天葩。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那位瞿昙裔的高僧,严守戒律如美玉无瑕。
他深入研究毗尼论,学问深广如大海无边。
他的锡杖指向何处?只见三座山峰隐没在苍茫云霞。
大堂上的佛法导师,佛法如灵芝般从根部萌发。
我们相遇时,法雨如泉涌,鼓声咚咚催动法施。
请跟随上人修行,不必畏惧时光漫长。
静坐等待岁月成熟,如香风中花朵绽放,佛法之香弥漫天际。

注释

瞿昙裔:指佛陀的弟子瞿昙氏后代,此处是对僧人的尊称。
律身:遵守戒律。
玉无瑕:比喻品德纯洁无暇。
毗尼论:佛教律学经典。
汪汪海无涯:形容佛法深奥无穷。
振锡:持锡杖行走,象征僧人云游四方。
三峰:可能指具体的山峰,也可能象征修行的境界。
堂上大道师:大堂上的佛法大师。
灵芝发根芽:比喻佛法从基础开始生长。
法施:传授佛法。
鼕鼕鼓声挝:形容法事活动中的鼓声。
勿惮岁月遐:不要害怕时间长久。
霜露熟:比喻修行的成熟,或佛法的深入人心。
香风散天葩:香气四溢,象征佛法的传播和智慧的芬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仲皎为送别一位名叫瞿昙裔的僧人前往三峰修行而作。诗中描绘了僧人瞿昙裔严守戒律,佛法精深,如同一块无瑕的美玉,深入研究佛教律藏,其智慧如汪洋大海般深广。他选择的修行之地三峰隐于苍霞之间,显得神秘而崇高。

诗人赞美堂上的大道师,他们的佛法犹如灵芝生长,生机勃勃。在与瞿昙裔的交流中,佛法如潮水般涌出,鼓声咚咚,象征着法音的传播。诗人鼓励这位僧人不必畏惧长途岁月,安心修行,静待佛法成熟,就像等待霜露使香花盛开,寓意修行的成果将会显现。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僧人的形象和修行环境,表达了对僧人修行之路的祝福和期待,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收录诗词(19)

释仲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庵居(其一)

啼切孤猿晓更哀,柴门半掩白云来。

山童问我归何晚,昨夜梅花一半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未飞三日雪,却报一枝春。

形式: 押[真]韵

颂古四首(其一)

恰如刽子气雄豪,便向咽喉下一刀。

五脏肝心皆砉出,方知王法不相饶。

形式: 偈颂

偈二首(其二)

结夏时左眼半斤,解夏时右眼八两。

谩云九十日安居,赢得一肚皮妄想。

直饶七穴八穿,未免山僧拄杖。

形式: 偈颂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