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言怀

老子从来不为名,放教心地到和平。

庭前草色知春近,窗外梅花终夜明。

纸帐梦回移月影,石溪流断失滩声。

吟边莫问红尘事,只住茅茨亦自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老子向来不追求名声,让心灵保持平静和谐。
庭院前青草的颜色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窗外梅花整夜绽放。
从纸帐中醒来,月光移动,溪流声断,沙滩不再有响声。
在诗韵中不要问尘世之事,只愿居住在这简陋茅屋,也能心境清澈。

注释

老子:指古代哲学家老子,这里借代隐居者。
名:名声,指世俗的功名。
心地:内心,情感世界。
和平:宁静,平和。
庭前:庭院前面。
草色:草的绿色,象征生机。
知:暗示,察觉。
春近:春天临近。
纸帐:用纸做的帐子,简朴的住所。
移月影:月光移动,形容夜晚静谧。
石溪:石头溪流。
失滩声:溪流声音消失,形容寂静。
吟边:吟咏诗歌时。
红尘事:尘世俗事,指纷扰的世间。
茅茨:茅草屋,简陋的居所。
自清:自我清净,超脱世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薛嵎的《闲居言怀》,以闲适淡泊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隐逸生活。首句“老子从来不为名”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超脱态度,显示其不追求世俗荣华。接下来的“放教心地到和平”,进一步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庭前草色知春近,窗外梅花终夜明”两句,通过自然景象来暗示时光流转和季节更替,同时借梅花的坚韧与明亮,象征着诗人高尚的品格。夜晚时分,月影在纸帐上移动,溪流的声音在静夜中消失,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

最后两句“吟边莫问红尘事,只住茅茨亦自清”,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摒弃,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自得其乐。整首诗以闲居生活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具有浓厚的隐逸诗风。

收录诗词(270)

薛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坐课子侄

微风弄孤烛,蛬响泣将晨。

欲办男儿事,当为志气人。

箪瓢非外乐,韦布只身贫。

慎勿忘科第,务求荣尔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松冈过许峰送葬

此行吟更苦,哭舅万山深。

处士花犹昔,何人诗在今。

奉亲无旅况,对佛动慈心。

霜夜增寒思,半床安纸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松风隆首座住云际禅院

山门开望海,钟鼓动鱼龙。

人具慈悲相,秋生寂寞容。

随身唯一钵,留偈别双松。

后夜桥西月,支筇失所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林氏梅岩

古意元从澹泊来,云根香雪点矶苔。

静观造化春长在,不是冰霜冻得开。

半影落池涵洁白,一峰无路接尘埃。

逋仙家世君端的,只恐清吟未易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