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尽与贫为患,唯余即不然。
四方无静处,百口度荒年。
白发生闲事,新诗出数联。
时情竟如此,不免却归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逃避世俗纷争、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尽与贫为患,唯余即不然"表达了对周围喧嚣和物欲追求的超脱态度,自己并不因此感到困扰。"四方无静处,百口度荒年"则描绘了一种动荡不安、人们议论纷纷的社会状态,以及时间在流逝中带来的荒凉感。
"白发生闲事,新诗出数联"显示了诗人面对这种环境时,依然保持着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用文学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两句"时情竟如此,不免却归田"则是诗人基于对世事无常、世态炎凉的深刻体会,选择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与农业生活的决心。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的一个普遍心理:在面对复杂社会时,寻求精神寄托于田园生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以及对于自然、农业生活的向往。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如我如君者,不妨身晚成。
但从时辈笑,自得古人情。
共莫更初志,俱期立后名。
男儿且如此,何用叹平生。
世乱信难通,乡心日万重。
弟兄皆向善,天地合相容。
大野阴云重,连城杀气浓。
家山白云里,卧得最高峰。
别来春又春,相忆喜相亲。
与我为同志,如君能几人。
何时吟得力,渐老事关身。
惟有前溪水,年年濯客尘。
夏辞旌旆已秋深,永夕思量泪满襟。
风月易斑搜句鬓,星霜难改感恩心。
寻花洞里连春醉,望海楼中彻晓吟。
虽有梦魂知处所,去来多被角声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