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穷而后工,乱世忧吁诗文阁;
死犹在客,家山寂寞拜王楼。
这首挽诗《挽孙师郑》由晚清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杨圻所作,通过对孙师郑的追悼,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对其生平的回顾。
首句“穷而后工,乱世忧吁诗文阁”,揭示了孙师郑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忧虑,创作出富有深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这里的“穷而后工”借用自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强调了在逆境中才能激发出更深层次的艺术创作。而“乱世忧吁诗文阁”则形象地描绘了孙师郑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以诗歌作为心灵的避风港,抒发对国家、社会的忧虑之情。
次句“死犹在客,家山寂寞拜王楼”,表达了孙师郑虽已离世,但其精神和作品仍被怀念。这里的“死犹在客”暗示了孙师郑的去世如同远行的旅人,虽然肉体已离去,但其思想和艺术成就依然存在,如同游子在外,心中永远挂念着故乡。“家山寂寞拜王楼”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通过想象孙师郑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对着象征着其艺术成就的“王楼”(可能指其作品或艺术地位)进行默拜,表达了一种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艺术贡献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不仅表达了对孙师郑个人的哀悼之情,也反映了对那个时代文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艺术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探索。
不详
身世如庾子山,独叹文章惊海内;
成佛后谢灵运,别有天地非人间。
盈盛肇姬姜,四世堂开,彤史讴歌光相业;
涅槃徵福德,九天花堕,黄门涕泪费哀辞。
板舆振孝养家风,独赋闲居,从此黄门哀诔满;
长簟忆闺帏淑德,此时营奠,可堪元相泪痕多。
功成夫婿赋闲居,正板舆共乐天伦,耄耋失承欢,应为佳儿恸佳妇;
修到子孙侍偕隐,欢药灶不闻国手,阴阳参燮理,难求良相媲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