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织竹团扇

弄团圞、组成蕲竹,传看纤手难释。

生绡纨素难比似,换却向来成式。霜雪质。

更隐映,斜纹不与甘蕉匹。细看成碧。

似绿水生波,雁行云外,疑是个人织。

谁行倩,妙手丝丝轻擘,此君再世踪迹。

从来尤物难长久,止恐秋风先逼。

须护惜,为巧夺天工,造物偏乘隙。

深藏满月,怕瘦减清辉,雪香飘堕,无处觅消息。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鉴赏

这首《摸鱼儿·织竹团扇》由清代诗人沈鹊应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团扇的制作过程和其独特的美感。

首先,诗人通过“弄团圞、组成蕲竹”这一句,展现了竹团扇的制作过程,仿佛读者能亲眼目睹匠人精心挑选蕲竹,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接着,“传看纤手难释”则强调了这把扇子在完成后的珍贵与独特,让人爱不释手。

“生绡纨素难比似,换却向来成式。”这两句将竹团扇与传统的丝绢扇面进行对比,赞美其独树一帜的设计,改变了以往的样式,展现出创新之美。

“霜雪质。更隐映,斜纹不与甘蕉匹。”这里进一步描述了竹团扇的质地和纹样,其如霜雪般的质感与斜纹设计,不仅美观,还与甘蕉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竹团扇的独特魅力。

“细看成碧。似绿水生波,雁行云外,疑是个人织。”诗人通过比喻,将竹团扇的颜色与形态描绘得生动形象,如同碧绿的水面泛起涟漪,又似大雁在云层间飞翔,暗示了竹团扇的制作工艺如同织女之巧手,充满了艺术感。

最后,“谁行倩,妙手丝丝轻擘,此君再世踪迹。”表达了对制作竹团扇技艺的赞叹,仿佛这把扇子是竹的再生,再次展现其生命力。

“从来尤物难长久,止恐秋风先逼。”诗人在此抒发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把竹团扇可能会受到秋风的侵蚀。

“须护惜,为巧夺天工,造物偏乘隙。”提醒人们要珍惜并保护这把扇子,因为它是匠心独运的产物,是自然与人工完美结合的结晶。

“深藏满月,怕瘦减清辉,雪香飘堕,无处觅消息。”最后,诗人想象着竹团扇被深藏于月光之下,害怕它因岁月而失去光彩,担心它的香气随风飘散,最终消失无踪。

整首词通过对竹团扇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也蕴含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与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35)

沈鹊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文君当垆

门前柳色,浸入罗衣碧。斜倚垆边倒金液。

最消魂、更拔剔火金钗,钗欲坠,犹自新妆半额。

往事成陈迹,沽肆琴台,化作寻常酒家宅。

旧日笑春风,娇眼难醒,柳花碎、也无人惜。

思恹恹、已作白头吟,甚问询、离恨茂陵病客。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绮罗香.花露水

红袖香风,琼筵佳气,都异麝尘兰炷。

吹馥欺花,偏要氤氲如许。

喷罗绮、珍重堪嗤,惹蝶蜂、痴迷无数。

甚扬州、十里繁华,美人认作金茎露。

铜仙愁绪万缕,羞见琉璃满贮,泪零如雨。

臭味差池,总觉恼人无语。

记当时、滴粉搓酥,从此便、不须相妒。

叹而今、柏上囊空,误求仙汉武。

形式: 词牌: 绮罗香

琵琶仙.樱桃

春雨才过,正无数、浪蕊浮花开遍。

一绺红溜低垂,宫中摘初荐。

娇欲滴,朱盘满贮,记曾饤,照园欢宴。

圆比明珠,红疑赤玉,凝伫生眩。

最无据、缥缈青衣,赚游子、瑶台梦留恋。

漫笑荔枝庐橘,见蔗浆还羡。

鹦啄出、珊瑚粒粒,落个人,寂历庭院。

遥想樊素当年,微遮歌扇。

形式: 词牌: 琵琶仙

兰陵王.鸡声

梦初阁。残卷馀醒尚著。

纱窗外,晴报远钟,曙色阴阴透帘幕。醒来夜情恶。

更听胶胶声作。

中心惊,颠倒著衣,却被苍蝇弄听错。长鸣意谁托。

甚风雨凄凄,都未忘却。宁同宛转调弦索。

惊茅店羁旅,金闺朝士,一例繁雄并冷落。

底更促梳掠。寂寞。岂漂泊。搅无睡残更,翻依鸣柝。

同声唱晓天涯各。怅问寝犹隔,栉笄如昨。

干卿何事,向耳畔,触悲乐。

形式: 词牌: 兰陵王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