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朱元顺食萱草羹

衰年因羁旅,百念日萦绕。

蓍龟亦何知,忧来又将老。

出处稍不慎,远志成小草。

堂阴有孤芳,纷葩照人好。

谁将忘忧姿,撷芼等蘋藻。

充肠固甚慰,入鼎可堪扰。

糠籺贫者事,甚矣兄逐嫂。

异时餍粱肉,记此一羹饱。

形式: 古风

翻译

晚年因漂泊在外,各种思绪日日萦绕心头。
占卜的蓍草和龟甲又能知晓什么,忧虑中岁月匆匆老去。
稍有不慎,远大的志向就会如同小草般微不足道。
厅堂的阴影下仍有孤芳自赏,繁花似锦照亮了人心。
谁能采摘忘忧草,如同采摘水中的萍藻一般。
饱腹虽是安慰,但入锅烹煮却成了烦恼。
粗陋的食物是穷人的事,兄长竟逼迫嫂子过这样的生活。
回想过去,即使曾经饱食粱肉,此刻仍记得这顿朴素的饭菜。

注释

羁旅:漂泊在外。
百念:各种思绪。
蓍龟:古代占卜工具。
远志:比喻远大志向。
堂阴:厅堂的阴影。
纷葩:繁花。
忘忧姿:忘忧草,象征忘忧。
籺:粗陋食物。
兄逐嫂:兄长逼迫嫂子。
粱肉:精美的食物。
羹饱:简朴的一餐。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诗人王之道所作,名为《次韵朱元顺食萱草羹》。诗中表达了诗人因长期漂泊他乡而产生的忧愁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首句“衰年因羁旅,百念日萦绕”描绘出诗人在异地的孤独与思念之深。"蓍龟亦何知,忧来又将老"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自己年华老去而无所适从的感慨。

接下来的“出处稍不慎,远志成小草”反映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和对理想抱负难以实现的无奈。"堂阴有孤芳,纷葩照人好"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景象,但这也许只是暂时的安慰。

"谁将忘忧姿,撷芼等蘋藻"表达了诗人想要找寻解脱忧愁的方式,而“充肠固甚慰,入鼃可堪扰”则可能是指借助饮食来暂时抚慰心灵。

最后,“糠籺贫者事,甚矣兄逐嫂。异时餍粱肉,记此一羹饱。”这几句诗反映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对于曾经享有美食的日子所怀念。这也暗示着当前生活中的困顿和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记忆,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次韵毕少董游西湖

西湖春晚未全热,湖上山光互明灭。

往来冠盖竞骈阗,断续笙箫共伊咽。

我怜湖山山见怜,波间涌出佳人钿。

太真一去不复返,圆荷万点胭脂钱。

船头美眄珠的皪,不必洞房深处觅。

忽然相值更相呼,嫩蓝衫子山争碧。

肠断骚人一轴诗,细看烟柳想腰肢。

明年我亦西湖去,迟日光风二月时。

形式: 古风

次韵许志仁

我技类族庖,用刀常月更。

君才妙天下,游刃得我惊。

前年获相值,因忆吴中行。

一别忽两载,依然旧交情。

新诗璧夜光,厥价轻连城。

相思不可见,把玩我愿盈。

笔札擅南州,文章动西京。

行矣秋风高,更听宾鸿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次韵张文伯喜雨

新诗句句堪流传,令人读之神凛然。

孟君已死不可见,如公笔力今无前。

天生百谷养万姓,暄润稍阙功难全。

江城秋旱望一溉,斯民穷极伊谁怜。

滂沱忽澍三尺雨,稿苗厌厌藨绵绵。

不知何以遽得此,有贤太守方承宣。

焚香默祷辞未绝,精诚已格高高天。

油云垂布若可揽,沾濡车盖初言旋。

西成指日多黍稌,颂歌未负赓丰年。

豚蹄盂酒谢神贶,鼓腹一笑非予偏。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次韵沈次韩见赠

我狂众所易,赖有君见容。

十年卧岩壑,百念付一空。

新诗似流泉,涓涓江汉供。

人言鸡群鹤,我目霜中松。

相距无两舍,会见何溟濛。

谁能写离索,正藉诗思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