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

有客遥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慧山前。

两年不挹松风面,百里初回雪夜船。

青箬小壶冰共裹,寒灯新茗月同煎。

洛阳空说曾驰传,未必缄来味尚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描绘了诗人收到朋友郑太吉在雪夜中赠送的慧山泉水的情景。首句“有客遥分第二泉”点出友人远方寄赠,"第二泉"指慧山著名的泉水,暗示水质清冽。次句“分明身在慧山前”则通过想象表达对泉水源头的向往。

接下来两句“两年不挹松风面,百里初回雪夜船”,诗人回忆起自己已有两年未亲自去汲取这泉水,这次的礼物是在雪夜归途中收到,倍感珍贵。"松风面"象征着自然的清新,"雪夜船"则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旅途的艰辛。

“青箬小壶冰共裹,寒灯新茗月同煎”细致描绘了泉水的珍视和品茗的过程,小壶中的冰水与月光共照,寒灯下烹煮新茶,画面宁静而雅致。最后,“洛阳空说曾驰传,未必缄来味尚全”表达了诗人对原产地洛阳驰名的赞誉,同时也暗示虽然千里迢迢而来,但泉水的风味或许并未因长途运输而有所减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情的传递,以及对自然与品茗之美的赞美,流露出诗人对慧山泉水的深深喜爱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是夜酌泉试宜兴吴大本所奇茶

醉思雪乳不能眠,活火沙瓶夜自煎。

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慧山泉。

地炉残雪贫陶谷,破屋清风病玉川。

莫道年来尘满腹,小窗寒梦已醒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简陈以可

侍乐亭前新雨足,曲池想见碧于苔。

不知落尽繁花后,曾有何人看竹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余每至陈氏辄终日奄留厅事高明颇妨偃息以可为治小室于西偏问名于余为题曰假息庵其成也以诗落之

剪棘依垣小筑居,短檐横启纸窗虚。

造门已惯非缘竹,据案相忘况有书。

徐孺每劳悬木榻,陶潜何必爱吾庐。

从今更不论宾主,一半幽闲已属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孔周登天平饮白云亭次第得诗三首(其一)

不教尘负踏青游,出郭聊为一笑谋。

新水已堪浮艇子,好山无赖上眉头。

风撩鬓影春衫薄,树罨溪阴翠幄稠。

一坞桃花偏入意,江村桥畔小淹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