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浩山

高树停归云,峭壁下落照。

北风一万里,绝顶吹野烧。

行行念高堂,履险心欲掉。

茅茨者谁家,喧语杂老少。

开门止我宿,四壁乱蓬藋。

自言兵火馀,零落仅馀噍。

世故莽难诘,浊酒寄一笑。

月黑云冥冥,屋头闻虎啸。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翻译

高高的树上停留着归巢的云,陡峭的山崖下夕阳西照。
北风吹过万里荒野,山顶上吹起了野外的野火。
行走时思念着远方的亲人,面临艰险内心忐忑不安。
那茅草屋是谁家?里面的人声嘈杂,老少都有。
他们开门让我留宿,四面墙壁杂乱丛生的草木。
他们自述曾遭战火,如今只剩寥寥几人存活。
世事纷繁难以明了,只能借浊酒寻求片刻欢笑。
夜色深沉,乌云密布,屋檐下传来虎的吼声。

注释

归云:归巢的云,比喻归家的人或事物。
峭壁:陡峭的山崖。
履险:面临危险。
茅茨:简陋的茅草屋。
兵火:战争的烽火。
噍:活着的人。
世故:世间的事理、经验。
虎啸:老虎的吼叫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浩山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和感受到的人间烟火。首句“高树停归云”展现了夕阳西下时,高大的树木上停留着归巢的云彩,营造出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接着,“峭壁下落照”进一步描绘了陡峭山崖下的余晖,显现出壮丽的山势。

“北风一万里,绝顶吹野烧”则转而描绘了山巅上北风吹过,带起野外的野火,显示出大自然的力量与荒凉。诗人行走在艰险的山路上,心中挂念着远方的亲人,情绪起伏。

“茅茨者谁家,喧语杂老少”描绘了一户人家,虽然简陋,却充满生活气息,老少欢声笑语,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诗人请求借宿,得以进入这户人家,看到他们战乱后的残破景象,以及对生活的坚韧态度。

“自言兵火馀,零落仅馀噍”表达了这家人曾遭受战火的摧残,如今只剩下少数幸存者。诗人感叹世事艰难,只能借浊酒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寻求片刻的慰藉。

最后两句“月黑云冥冥,屋头闻虎啸”,以夜晚的黑暗和虎啸声渲染出一种荒凉和不安的气氛,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

整体来看,黎廷瑞的《过浩山》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间百态相结合,展现了战乱背景下人们的坚韧与悲欢,富有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感。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别何复初教授

貂裘日以敝,沧海理归舟。

恋友那忍别,思亲讵敢留。

岂无还家乐,而怀索居忧。

北风吹大江,江水日夜流。

吾道莽何之,天运良悠悠。

安得两黄鹄,与子仍丹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听山中谈虎赋二章(其二)

东村西村稼如云,欲穫未穫黄纷纷。

鼠牙雀喙不可算,奈此野彘千百群。

田头结舍坐霜夜,敲犁击杵声相闻。

五更一刻少困怠,终岁举室空辛勤。

近日南山老虎至,野彘畏之俱远避。

遂令一枕得安眠,犬豕时时亦遭噬。

呜呼犬豕所噬能几何,野彘不去为害多。

形式: 古风

听山中谈虎赋二章(其一)

樵夫山下日将暮,忽逢饥虎在中路。

目光如炬齿如霜,举头为城腹为墓。

偷生无计就死难,再拜祈哀号且诉。

我贫且老孤无儿,瘦骨几何君勿误。

垂头兀坐欲有问,歘尔翻身入云雾。

君不见悍吏捉人吮甘膏,千拜万拜不可逃。

形式: 古风

张子房

早见沧海君,晚师黄石公。

力士不得力,驱使芒砀龙。

仁义以为椎,气盖百代雄。

一击函谷碎,再击乌江空。

从容一筹毕,全汉酬其功。

何乃不自知,而以留见封。

酂侯辱械系,淮阴叹藏弓。

彼皆为人役,讵敢望此翁。

辟谷岂其然,视世与谷同。

可怜商山老,亦堕子术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