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夜偶成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重九夜偶成》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在重阳之夜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萧瑟与内心的孤独。首句“悲秋容易到重阳”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将秋天的哀愁与重阳节的氛围融为一体,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下来,“节物相催黯自伤”一句,以“节物相催”形象地描绘了季节更迭的自然现象,同时也暗喻着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引发了诗人的自我感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在重阳佳节,本应是家人团聚、举杯共饮、赏菊品花的美好时刻,但诗人却只能独自面对,酒与花的陪伴反而加剧了内心的孤寂与凄凉。这种反差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渴望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运用比喻手法,将漂泊在外的人比作南飞的大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将寒冷的衣物比作霜月,既描绘了秋夜的寒冷,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冷寂。这两句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加深了情感的层次。

最后,“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两句,转折中透露出一丝温暖。虽然身处异乡,但能与年老的亲人进行真挚的交谈,让诗人感到一丝慰藉。这里的“一灯滋味异他乡”不仅指物理上的灯光,更是心灵上的光亮,它照亮了诗人孤独的心境,让他在异乡找到了一丝归属感和温暖。

综上所述,《重九夜偶成》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萧瑟、重阳佳节孤独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努力。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深刻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对亲情的渴望、对孤独的抗争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步从云溪归偶作

多时纵腰脚,百病成一慵。

今来眺原麓,气候归初冬。

疏树语摵摵,薄云卷空空。

视听及萧索,寸心惊飞蓬。

枯草踏成路,下与清溪通。

落日见只影,乃卧寒流中。

泽浅鱼避饵,收钓溪生风。

太息归荆扉,灯火惨不红。

兴至偶欲赋,景失无由踪。

惟应付沈醉,何须嗟困穷。

形式: 古风

骤寒作歌

秦岁首后七日夜,五更不周风发狂。

殷山万窍拉枯木,压地径寸堆酸霜。

千门猬缩尽嗟息,声薄冷圭成白光。

去冬涂中敝黑貂,今秋江上典鹔鹴。

多年衣絮冻欲折,气候有尔自不防。

富人一岁独苦暑,窭人四时惟畏凉。

渐愁空墙日色暮,豫恐北牖寒宵长。

谁将彤云变狐白,无声被遍茅檐客。

形式: 古风

屠清渠丈过饮醉后作山水幅见遗

先生一笑如河清,醉后往往一见之。

即令不饮持大盏,已觉春气盈须眉。

平生胸中当丘壑,思象独到无专师。

常时兀兀不动手,醉来拨墨风雨驰。

长虹俯吸海波立,乖龙上蹴天云垂。

及当精心运亳末,双目炯如漆点脂。

图成挂我竹间屋,况有光怪来穷追。

翻樽却避坐上客,索粟怖走邻家儿。

先生掀髯忽大笑,压兴还用倾千卮。

鄙人不饮喜观饮,先生善画兼爱诗。

短缣尺幅许投赠,日来烂醉无不宜。

我歌君饮万事足,更看醉墨挥淋漓。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冬夜左二招饮

清霜压东郊,寒籁号北牖。

出门无所适,动诣素心友。

发瓮倾冻酷,脍鲜斫巨口。

辉辉明烛光,肝胆此可剖。

脱身风幢中,所剩持螯手。

谁知岁寒夜,复此共杯酒。

元龙气未除,竹马期敢负。

百年尽今夕,那暇图不朽。

作达信有涯,生天独甘后。

及时且斟酌,不薄乃云厚。

渐畏人影乱,即欢变回首。

一身堕地来,恨事常八九。

饮罢夜气高,落落数星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