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道院有水墨壁画奇笔也惜其穷年无赏之者贾明叔请余同赋

壁间水墨画,为尔拂尘埃。

草树精神出,溪山气势回。

路从沙觜断,人自渡头来。

莫怪知音少,牙弦匣不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墙壁上的水墨画,为你拂去尘埃。
草木树木显生机,山水画卷显雄壮。
道路在沙滩尽头消失,行人从渡口走来。
别怪知音难觅,琴弦未启,乐曲未开。

注释

壁间:墙壁上。
水墨画:用水墨绘制的画作。
为尔:为了你。
拂尘埃:擦拭灰尘。
草树精神出:草木充满活力。
溪山气势回:山水画卷有回荡的气势。
路从沙觜断:道路在沙滩的尽头中断。
人自渡头来:人们从渡口走来。
莫怪:不要责怪。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
牙弦:古代的弦乐器,如琵琶或古筝。
匣不开:琴匣未打开,指未弹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题为《沈道院有水墨壁画奇笔也惜其穷年无赏之者贾明叔请余同赋》。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壁间的水墨画,画面中的草木栩栩如生,山水气韵生动。他感叹画作虽妙,但因主人境遇困顿,常年无人欣赏。贾明叔邀请诗人一同赋诗,表达了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诗人通过“壁间水墨画”形象地展现了画作的静谧与艺术魅力,接着“草树精神出,溪山气势回”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画中景物以生命力和动态感。而“路从沙觜断,人自渡头来”则暗示了画面的空间布局和观者的想象空间。最后,诗人以“莫怪知音少,牙弦匣不开”收尾,寓言般地表达了对画作才华被埋没的遗憾,以及对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这幅画的人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赞美了画作,又流露出对艺术价值被忽视的惋惜之情,体现了陈师道诗歌的清新脱俗和深沉内敛。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泛淮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

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还江上

夜夜沧洲梦,归心剧旆悬。

呼童买轻舸,拂榻下平川。

溯浪潮如斗,凌风岸若牵。

江乡厌回首,行及练花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连日大雪以疾作不出闻苏公与德麟同登女郎台

掠地冲风敌万人,蔽天密雪几微尘。

漫山塞壑疑无地,投隙穿帷巧致身。

晚积读书今已老,闭门高卧不缘贫。

遥知更上湖边寺,一笑潜回万室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陈询秀才归徐

千里相从愧子心,未堪归路马骎骎。

更能作意怜衰病,肯后重来道古今。

三岁有期看一举,百年聊待到千寻。

行逢净社论馀习,为说登临久废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