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皇帝挽词五首(其一)

仁庙规模远,慈闱教爱隆。

承平万世策,临御五年功。

玉锁开天上,金縢纳匮中。

乘云那复见,陵柏起悲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仁宗的规模宏大无比,母后的慈爱深厚。
他制定的长久和平策略,五年治国有功绩。
神圣的玉玺开启天意,宝柜中收藏重要文件。
如今乘云离去,只留下陵墓边的柏树,吹起哀伤的风声。

注释

仁庙:指仁宗皇帝。
规模:规模宏大。
慈闱:指皇太后或皇后居住的地方,表示母后的居所。
隆:深厚。
承平:太平盛世。
万世策:长远的治国方略。
临御:治理国家。
五年功:五年来的政绩。
玉锁:象征皇权的玉玺。
天上:比喻天意或神圣。
金縢:古代封存重要文书的金盒。
纳匮中:收藏在宝柜中。
乘云:指去世,古人常以仙逝比喻帝王去世。
陵柏:陵墓边的柏树,常用来象征哀悼和怀念。
悲风:哀伤的风。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代帝王宏伟宫殿与深远教化的诗句。诗人通过对仁庙规模的描述,展现了皇帝宽广的德政和对民众的深情关怀。"承平万世策"和"临御五年功"则显示出皇帝治国安邦的智慧与成就。

"玉锁开天上,金縢纳匮中"一句,用了玉锁和金縢作为象征,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接近天上的仙境之美。这种手法常见于古代诗词中的宫廷描写,体现出对帝王权威的赞颂。

然而,最后两句"乘云那复见,陵柏起悲风"却突然转向一种淡远和哀伤的情怀。这里可能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或某种事物不能再见的感慨,或许是对帝王不再出现于民众面前的隐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宏伟建筑、德政教化以及超脱尘世的仙境之美的描绘,赞美了帝王的功绩与威仪,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哀愁之情。

收录诗词(167)

朱长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彦和与子文相期卜邻子文作诗以遗谨次韵

仙才宜在道家山,却学幽人欲闭关。

清燕曾陪明主问,群言已助相君删。

谈围莫敌书盈腹,诗社相过酒满颜。

闻道卜邻同喜慰,亦开荒径待馀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彦和善谈性理子文继成偈句见要属和谨次韵

万法都明一瞬中,可怜情膜久相蒙。

浮云映月元非暗,病眼生花本是空。

断想求真犹未悟,将心觅佛转相攻。

谁能吸尽曹溪水,莫负当年祖道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贺林承务还吴门

朱颜充赋早,苍鬓拜恩归。

烟水鹡鸰聚,霜穹鸿雁飞。

传经金耻富,下笔玉藏辉。

贵仕毋嫌晚,天门受赐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荣子扬斋郎

茹蔬酌水度清晨,自是浮生洁静身。

好事频过三径晚,爱闲惜别五湖春。

品泉暗识南零味,鉴茗多藏北苑真。

且著青袍居膝下,少年未羡折腰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