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韵谢士安

清言一掬解千纷,又向名家见大君。

北海无风鹏不运,南山有雨豹能文。

更令此手曾扶日,未必吾冠不切云。

鼻已辛酸复何事,天寒梅气只心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一句清谈化解万般纷扰,再次见到名家尊贵人。
北海即使无风大鹏也无法展翅,南山下雨时豹子也能写出文章。
这双手曾扶持过太阳,我头顶的冠冕未必不能直入云端。
鼻子已尝尽辛酸,还有什么可说,只有寒冬中梅花的香气能触动我的心弦。

注释

清言:深刻的言论。
纷:纷扰,混乱。
大君:尊贵的人。
北海:北方的大海。
鹏:古代传说中的大鸟。
南山:南方的山。
豹能文:豹子也有文采。
此手:这只手。
扶日:比喻扶持或影响太阳(指有影响力)。
吾冠:我的冠冕,象征地位或成就。
切云:直入云霄,形容极高。
辛酸:悲苦,酸楚。
复何事:还有什么事情。
梅气:梅花的香气。
心闻:用心感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埴的作品,名为《三用韵谢士安》。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高超技艺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清言一掬解千纷",这一句开篇便显露出诗人在文学上的一手绝活:以清澈明快的话语切入复杂纷扰的情境中。这不仅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现,更隐含着诗人面对生活困惑时的自信与从容。

"又向名家见大君",这里的“名家”指的是文学上的大家,而“大君”则象征着最高的文学成就。这两句可见诗人不仅自负其才,更有仰望高峰、追求卓越的志向。

接下来的"北海无风鹏不运,南山有雨豹能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借用了鹏(大鹏)和豹(美好如豹)的意象,表达了文学创作时机与灵感的重要性。这两句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哲理。

"更令此手曾扶日,未必吾冠不切云",诗人在这里自喻其才华,如同扶持太阳一般高大。而“未必吾冠不切云”则表达了即便是平凡之身,也有与天齐的抱负。

最后两句"鼻已辛酸复何事,天寒梅气只心闻",诗人在此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感怀不尽,以及对于内心深处所独有的感悟。这里的“梅气”往往象征着高洁与孤傲,而“只心闻”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意蕴丰富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同时,它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身才艺与文学境界的自信和追求。

收录诗词(134)

张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中

一笑归来百事疏,溪山随意葺吾庐。

有时临水亦清矣,无事听禽皆起予。

但喜达人谋熟醉,不知论者谓因馀。

马蹄未踏门前路,也怕先生废看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山阁

绛甲至今寻四百,东风吹酒楚天涯。

有时咄咄口三唾,无事由由手一叉。

不怨雨声聋客耳,只愁春思乱杨花。

弄乌此日人何往,自倚小楼娱晚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书彭秋卷末

雨露悽其厚地阴,千秋宰木是衣襟。

君看江头寒食日,谁不邙山路上心。

勿剪世无嘉树传,相寻事有后来吟。

相堂翁仲曾传语,所谓天光要下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太白祠

翰林昭代世之雄,何止将军走下风。

吟墨淋漓三极浃,酒杯倾倒五湖空。

可怜墓草离离碧,不似袍花袅袅红。

端的骑鲸何许去,娥眉亭上问渔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