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沈朗亭太史

名经遍订百千佛,名士咸宗六一公。

贯月槎刚来剑外,采风车又指关中。

华峰奇句君先问,蜀国新弦我尚同。

添得秦云供纂组,可能分惠借邮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清代罗绕典的《答沈朗亭太史》表达了诗人对学问与文化交流的重视。首联“名经遍订百千佛,名士咸宗六一公”赞扬了沈朗亭太史广泛涉猎经书,尊崇欧阳修(号六一居士)的精神,显示出其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颔联“贯月槎刚来剑外,采风车又指关中”运用了比喻,将沈朗亭比作乘着月光之槎(古代神话中的仙人所乘之船)的学者,从剑门关外(四川地区)来访,又似采集各地风俗民情的采风使者,指向关中地区,展现了其活跃的学术活动和广阔的视野。

颈联“华峰奇句君先问,蜀国新弦我尚同”进一步肯定了沈朗亭的才华,称赞他在文学创作上独到见解,同时表达出两人在艺术追求上的共鸣。

尾联“添得秦云供纂组,可能分惠借邮筒”则以秦地的云彩为喻,寓意沈朗亭的到来为诗人的创作增添了灵感,期待能通过书信交流,分享彼此的智慧成果。整首诗洋溢着对学问的敬仰和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8)

罗绕典(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小韩入都

论交湖海意粗疏,况是诗魔未忏除。

过客有时门署凤,冷官无事座悬鱼。

得君共奓悬河口,规我如看举烛书。

好为香山赠鞭策,长安米贵不难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通天台

石鞭东海秦王误,台筑通天汉武痴。

青史茫茫人并逝,碧空渺渺事难知。

秋风盘冷铜仙露,夜月机虚织女丝。

他日金茎和泪折,茂陵荒草夕阳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留坝道中见稻

我本耕田夫,戴笠湘山曲。

饭稻羹河鱼,江乡习淳俗。

自从官长安,冠冕苦拘束。

疏懒弃蘋蓑,奔忙逐华毂。

回望旧家山,林烟隔空谷。

秋雨稼云黄,春风秧水绿。

间阔儿时事,神驰渺幽独。

此行出都门,沿途纷菽粟。

惟少红莲稻,难夸农足谷。

有如听筝琶,尚未聆豪竹。

何意过松林,佳境豁心目。

香叶舞翩翩,疏花散芬馥。

粒重欲垂头,泥深犹没足。

行将筑高廪,秋成欣鼓腹。

吾侪牛马走,糊口营饘粥。

常临乞米书,强窃代耕禄。

铅椠果何功,风尘徒逐逐。

何时十亩间,稳古三间屋。

稼圃日潇洒,农书夜披读。

言师苦县师,知足可无辱。

形式: 古风

留坝道中见桑

古称桑者闲,树依五亩宅。

矧兹阻岩疆,鼠壤无间隙。

不毛偶抛荒,夫里布谁责。

王政首躬桑,雍岐有遗泽。

奈何蚕织休,颓俗尚难革。

近闻贤使君,劝种加详覈。

除害拟拔茶,兴利求衣帛。

沃若藉人工,森然疏地脉。

想见春风和,绿阴遍阡陌。

鸣鸠故故啼,桑女交催迫。

叶坠行篮轻,枝攀罗袖窄。

入簇蚕堆红,剪纸蛾飞白。

茧成大如瓮,丝牵络盈尺。

茅屋竹篱间,纬车声络绎。

窃比《葛覃》诗,浣濯服无斁。

嗟我走风尘,碌碌惭逢掖。

愿作广大裘,难集千狐腋。

何日效棉薄,经纬手亲擘。

裁法絮以仁,体和情悦怿。

共庆春台登,庶免祁寒厄。

怪他诸葛公,成都私八百。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