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画手从来说范宽,何如著眼看真山。
天公不欲山无主,分付筹堂好处闲。
这首诗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名为《和筹堂送迎偶得(其三)》。诗中以“画手从来说范宽”开篇,巧妙地将古代著名画家范宽引入,引出对绘画与自然山川之美的思考。接下来的“何如著眼看真山”,表达了诗人对直接观察自然美景的推崇,认为亲自目睹真实山川之美,远胜过画作中的描绘。
“天公不欲山无主,分付筹堂好处闲。”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自然界的山赋予了生命与主人的概念,暗示着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是不可被完全复制或替代的。同时,也借“筹堂”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尊重,以及在忙碌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与感悟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绘画与自然,强调了直接体验与感受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
不详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诗愁谁道酒能宽,得句多于饭颗山。
莫使移文诮长往,工夫那取片时闲。
六丁驱役鬼神奔,一夜开山掌样平。
多少往来车马客,尚忧行路涩难行。
凿开险阻若天成,暂使时閒眼界平。
却羡长安西去路,青山不管送人行。
千年古道跨山城,可笑人心自不平。
容易莫将天险坏,须防闲客此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