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猎狩图景,通过对鹰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开篇“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两句,不仅勾勒出寒冷天气中鹰的英姿,而且通过“画作殊”的字面暗示这并非真实之景,而是一幅艺术创作中的形象。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捕捉,更透露出他对于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欣赏。
接着,“㩳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两句,则是从鹰的视角出发,描绘它在等待时机捕猎的紧张气氛。“狡兔”指的是那些机警而狡猾的猎物,而“愁胡”的“侧目”,则传递出了鹰即将展翅高飞的那一刻心理状态。这里,诗人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他对于生命活动的深刻观察。
后两句“绦旋光堪擿,轩楹势可呼”则进一步加强了画面感。“绦旋光”可能是指鹰羽毛在阳光下的闪耀,而“轩楹势可呼”,则是在描写鹰即将展翅飞跃的那一刻动态。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鹰的动作和天气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最后,“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两句,是对猎狩成功的一种期待或希望。在这里,“凡鸟”指的是那些普通的猎物,而“毛血洒平芜”,则是猎获后的景象。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食物链的一种认同,更体现了一种对生命力的尊重。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鹰和猎狩场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艺术表现以及生命活动的深刻理解。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久客应吾道,相随独尔来。
孰知江路近,频为草堂回。
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
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汝去迎妻子,高秋念却回。
即今萤已乱,好与雁同来。
东望西江水,南游北户开。
卜居期静处,会有故人杯。
楚塞难为路,蓝田莫滞留。
衣裳判白露,鞍马信清秋。
满峡重江水,开帆八月舟。
此时同一醉,应在仲宣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