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荆山诗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

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

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

悲风挠重林,云霞肃川涨。

岁晏君如何,零泪沾衣裳。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开篇“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诗人通过亲历,才真正体会到从奉义到达江汉一带的路途之漫长,这里的“楚塞”指的是古代楚国边塞的延伸部分,也暗示了一种边远孤寂的氛围。

接着,“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诗人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勾勒出了一个广阔而壮丽的自然画卷。南关即汉水以北的要塞,桐柏山脉环绕其周,而西岳则指华山,它在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一带显露出来,这些地理名胜构成了诗人心目中的一幅壮观图景。

“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这里的“寒郊”意味着边远的荒凉,而“无留影”则表达了一种孤寂和空旷感。接着,“秋日悬清光”则描绘了秋天明净的阳光洒落在这片土地上的景象,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肃穆。

下一句“悲风挠重林,云霞肃川涨”,诗人借助秋风和云霞来表达自己的哀愁之情。这里的“悲风”、“挠重林”形象鲜明地描绘了秋风在树林间穿梭时所带来的凄厉与孤寂,而“云霞肃川涨”则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高度赞美,表达了一种崇高与庄严。

紧接着,“岁晏君如何,零泪沾衣裳”,诗人在秋天的氛围中感慨良多,时间的流逝让他对自己的处境和未来感到迷茫,而“零泪”则是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渗透到了他的衣物上。

最后,“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诗人通过对物品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独处时的心境。这里的“玉柱”和“金樽”象征着高贵与纯净,但它们却“空掩露”、“坐含霜”,显示出一种孤寂和冷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远方故土的无限思念。诗中充满了秋天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也映射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收录诗词(134)

江淹(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字:文通
  • 籍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 生卒年:444—505

相关古诗词

清思诗五首(其二)

师旷操雅操,延子聆奇音。

玄鹤徒翔舞,清角自浮沉。

明琯东南逝,精丝西北临。

白云瑶池曲,止使泪淫淫。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清思诗五首(其四)

白露滋金瑟,清风荡玉琴。

空闺饶远念,虚堂生夜阴。

兹夕一何哀,明月没西林。

世人重时暮,道士情亦深。

愿乘青鸟翼,径出玉山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清思诗五首(其一)

赵后未至丽,阴妃非美极。

情理傥可论,形有焉足识。

帝女在河洲,晦映西海侧。

阴阳无定光,杂错千万色。

终岁如琼草,红华长翕赩。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清思诗五首(其三)

秋夜紫兰生,湛湛明月光。

偃蹇灵芝采,容裔紫华堂。

林木不拂盖,淇水宁渐裳。

倏忽南江阴,照曜北海阳。

从此长往来,万世无感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