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桃源

山翠参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

当时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

草色几经坛杏老,岩花犹带涧桃香。

他年倘遂平生志,来著霞衣侍玉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山峦翠绿错落,水面迷茫,昔日秦人曾居于楚国的边界。
那时世间纷扰,天地狭小,他们在這裡找寻安宁,度过漫长岁月。
草木历经变迁,坛杏已老,山岩上的花朵还残留着涧边桃子的香气。
如果将来能实现一生的理想,我将身披彩霞,侍奉天帝玉皇。

注释

山翠:青翠的山峦。
渺茫:模糊不清,看不清楚。
秦人:古代秦国的人。
昔:从前。
楚封疆:楚国的边境地区。
避世:逃避尘世。
乾坤:天地。
窄:狭窄。
此地:这里。
安家:定居。
草色:草木的颜色。
坛杏:古老的杏树。
老:衰老。
岩花:山岩上的花朵。
涧桃香:涧边桃子的香气。
他年:将来。
遂:实现。
平生志:一生的理想。
霞衣:彩色的仙人服装。
侍玉皇:侍奉玉皇(道教中的天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田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表达了自己隐居避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理想。首句“山翠参差水渺茫”勾勒出一幅层次分明的山水画卷,而“秦人昔在楚封疆”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定位,表明诗人对古代边界变迁的了解和感慨。接着,“当时避世乾坤窄”说明了诗人选择此地隐居的初衷,是为了逃离尘世的喧嚣与束缚,而“此地安家日月长”则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长久居住的心境。

下片转而描写自然景色与时间流逝,“草色几经坛杏老”和“岩花犹带涧桃香”通过对草木生长变化的观察,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末两句“He年倘遂平生志,来著霞衣侍玉皇”,则是诗人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寄托,希望能够实现一生的志向,并且在精神上得到超越与净化,达到一种仙境般的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山水田园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界和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洁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2)

李宏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十国时南楚国官员、学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御史大夫,上柱国。南楚王马殷当国时,为营道令,迁都统掌书记。后为南楚文昭王马希范所置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授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 籍贯:李弘臬系长沙
  • 生卒年:见《复溪州铜柱记》铭文)( ? - 951

相关古诗词

铜柱辞

招灵铸柱垂英烈,手执干戈征百越。

诞今铸柱庇黔黎,指画风雷开五溪。

五溪之险不足恃,我旅争登若平地。

五溪之众不足平,我师轻蹑如春冰。

溪人畏威思纳质,弃污归明求立誓。

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孙兮千万春。

形式: 古风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皇纲归有道,帝系祖玄元。

运表南山祚,神通北极尊。

大同齐日月,兴废应乾坤。

圣后趋庭礼,宗臣稽首言。

千官欣肆观,万国贺深恩。

锡宴云天接,飞声雷地喧。

祥光浮紫阁,喜气绕皇轩。

未预承天命,空勤望帝门。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栖烟鸟

从来养毛羽,昔日曾飞迁。

变转对朝阳,差池栖夕烟。

遇此枝叶覆,夙举冀冲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剑池

阖闾葬日劳人力,嬴政穿来役鬼功。

澄碧尚疑神物在,等闲雷雨起潭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