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静.帆影

整整斜斜青草渡,隐还明惯穿芳树。

才低一水,旋高半岭,便东风无主。

幅幅有斜阳,只篷背、阴睛难据。

冥濛片席,销魂黯然,依前认月中误。

峭远湾,攲断浦,更沙堤、半身遮住。

鱼庄映黑,鸥邻罩碧;又无声虚度。

掩了玉人楼,人初醒,错疑天暮。

看看到也,霎时不见,春江细雨。

形式: 词牌: 湘江静

鉴赏

这首《湘江静·帆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动态美的湘江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江面上帆影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时间流转中的微妙变化。

“整整斜斜青草渡,隐还明惯穿芳树。” 开篇即以“整整斜斜”描绘出青草渡口的自然景象,既有秩序感又不失灵动。帆影在草渡间穿梭,时隐时现,如同在芳树间穿行,既展现了帆影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才低一水,旋高半岭,便东风无主。” 这几句通过帆影在水面与山岭间的移动,巧妙地描绘了风力的变化,帆影似乎不受单一风向的控制,自由自在,充满了动态的美感。

“幅幅有斜阳,只篷背、阴睛难据。” 描述了夕阳下帆影的光影变化,斜阳的照射使得帆篷背光面与向光面形成鲜明对比,难以预测其阴晴变化,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和不可预知性。

“冥濛片席,销魂黯然,依前认月中误。” 这几句通过帆影在月光下的错觉,表现了自然界的朦胧美和人的主观感受。帆影仿佛在月光中迷失方向,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峭远湾,攲断浦,更沙堤、半身遮住。” 继续描绘帆影在不同地形下的动态变化,无论是峭壁湾流还是断浦沙堤,帆影都能巧妙地融入其中,展现出其适应性和灵活性。

“鱼庄映黑,鸥邻罩碧;又无声虚度。” 最后两句通过鱼庄、鸥鸟与帆影的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即使在无声中,帆影也并未虚度时光,而是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湘江静·帆影》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动态,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细腻思考。通过帆影这一载体,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冲击力又富含情感深度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收录诗词(67)

周祖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玲珑四犯.栏影

凉月西斜,拓卐字疏疏,飞白低认。

半掩回廊,何似晓来平正。

刚是侧倚春人,只里外、两边谁省。

靠粉墙、送得灯来,端的玉钩愁损。

矮枝红叶疑飘尽,渐周遮翠桐移近。

重重不碍弓鞋步,无奈玲珑难凭。

围著水上红桥,浸入双行凄冷。

问碧城多远,应一样朦胧影。

形式: 词牌: 玲珑四犯

真珠帘.帘影

斜阳挂在闲庭院,下湘帘、写入花枝零乱。

悄拂茜罗裙,映碧波都满。

月里纤纤亲手揭,便一线纹销茵毯。

重掩,纵春人不隔,也愁凄黯。

刚把犀钩半上,只依他、绣榻铺成清簟。

额上片云来,蓦丝丝都暗。

才报内层红烛过,又几桁玉阶还见。

齐卷,怕房栊朱翠,画成消减。

形式: 词牌: 真珠帘

垂杨.柳影

春人可似,似黛眉隐语,镜中犹殢。

暮色千条,只愁难把花骢系。

楼窗无缝深深闭,又还见,腰儿眠起。

更无聊、和月迷离,写汉宫人字。

还向长亭旖旎,又青眼细窥,别筵杯底。

也学销魂,渡头摇得斜阳腻。

孤帆才近隋堤尾,便遮抹、缕丝痕翠。

添些落絮,疏烟如梦里。

形式: 词牌: 垂杨

瑞鹤仙影.梅影

影儿瘦极,高楼畔、凭他午夜吹笛。

绮窗淡伫,前身恍见,者般寒寂。

春人悄立,替伊点宫妆粉额。

认南枝、新巢睡鹤,衬得恁昏黑。

清浅横斜处,自遇逋仙,便多踪迹。

石湖制曲,又姜家、暗香同拍。

渐觉模糊,料林下么蟾小侧。

帐痕疏、水墨几笔,画不出。

形式: 词牌: 凄凉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