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桑花

稻花花中王,桑花花中后。

馀花皆嫔妃,以色媚左右。

稻花吹早香,风露千万亩。

上以奉玉食,粢盛及醴酒。

下以饱苍生,亿兆餔其口。

桑花虽无华,红葚映纤手。

皇后首亲蚕,六宫承傅姆。

天生众裸虫,无羽毛飞走。

匪此皆冻死,性命安得有。

予谓二花者,斯民之父母。

昔予赋麦花,适当来牟候。

未及歌二花,三花谁可后。

请续时夏诗,以为风化首。

形式: 古风

翻译

稻花为花中之王,桑花则是花中之后。
其余的花都如同嫔妃,以色彩讨好人们。
稻花早早飘香,覆盖千万亩田地。
上供皇家美食,包括粢盛和美酒。
下养百姓,亿万民众以此果腹。
桑花虽不华丽,但红葚映衬着女子的手。
皇后亲自养蚕,后宫妃子学习养蚕技术。
大自然中的昆虫多无羽翼,只能爬行或飞翔。
若非稻、桑,它们都将冻死,生命何存。
我认为稻花和桑花,是人民的父母。
我曾写过麦花,正值来牟谷物的时节。
还没来得及歌颂稻、桑,还有哪种花能接续呢?
请续写夏日诗篇,作为教化之首。

注释

稻花:稻谷的花。
桑花:桑树的花,用于养蚕。
嫔妃:比喻其他花朵。
粢盛:古代祭祀用的黏米。
醴酒:甜酒。
苍生:泛指百姓。
红葚:熟透的桑葚。
皇后:古代帝王的妻子。
裸虫:无羽毛的昆虫。
冻死:形容因寒冷而死亡。
斯民:这些人民。
麦花:麦子的花。
来牟:古代对麦子的别称。
三花:指稻、桑、麦三种花。
风化:风俗教化。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舒岳祥的《稻花桑花》描绘了稻花和桑花在农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对社会的贡献。诗中将稻花比作“花中王”,象征着丰收和食物的来源,它的香气滋养万物,上供皇家祭祀,下养百姓民生。桑花虽不如稻花华丽,但其红葚象征着皇后亲蚕的传统,体现了丝织业对于社会的经济意义,尤其是女性的劳作。

诗人将稻花和桑花比喻为“斯民之父母”,表达了对这两者深深的人文关怀。与之前的《麦花》诗相呼应,诗人呼吁继续歌颂这些农事之花,以弘扬农耕文化,倡导淳朴的风化。整体而言,这首诗寓教于乐,赞美了自然与人力的和谐,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

收录诗词(850)

舒岳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篆畦春日有怀正仲

别来成隔岁,即是久相疏。

咏物追唐律,名亭学史书。

荑柔春霰后,花韵午晴初。

閒日有閒课,人生无逸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题王德渊水西藁

子有婉微句,藏之平淡间。

想子无愠色,熙熙好容颜。

吉人罕暴戾,详缓心自閒。

吾知子用意,欲挽陶韦还。

欲以静息竞,欲以柔镌顽。

坐使听者心,悠然和且安。

子来索我语,我与子无言。

评茶及品水,此事在舌端。

还有分别否,归鸿没远天。

形式: 古风

题余文叔山间四时之楼

轻财好事余文叔,磊落襟期端不俗。

外方避地客来多,我亦从君借书屋。

屋前曲径绕沦漪,池上高楼新结束。

一条碧涧贯虹飞,几片青霞排闼宿。

四时自换景自留,是中云月无春秋。

家家见山长在眼,处处有山堪起楼。

不如此楼能著我,磨墨题诗楼上头。

主人之贤乐复乐,青山曾见此客不。

形式: 古风

题李唐松月

明月青松枝,幽人岩下步。

劝君早归来,草头已多露。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