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月下闻山寺步虚声

行处无人,听时有寺,古木云峰犹远。

战胜风篁,飘残烟磴,林深几回吹断。

正缟鹤难成梦,松阴月明满。拨苍藓。

又经过、数重秋影,门掩定、初指翠微僧院。

步到列仙家,问瑶天、因甚清感。

那怪红楼,倚萧台、一半泪眼。

让陈思悟后,来向鱼山闻梵。

形式:

鉴赏

这首《法曲献仙音·月下闻山寺步虚声》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的易顺鼎所作,描绘了月夜山寺中的幽静与神秘氛围。诗人行走在寂静无人的山径上,偶尔听到远处寺庙的钟声,古木参天,云峰若隐若现,显得格外深远。风吹过竹林,带来断断续续的声响,增添了禅意。皓月当空,松树下的阴影明亮,仿佛能听见鹤鸣般的梵音,却难以成眠。

诗人深入林中,一步步探寻,穿过重重秋色,指向那隐藏在翠微之间的僧院。他仿佛置身于仙人居住之地,心中充满清冷的感受,疑惑为何会有如此清寂之感。远处的红楼和萧瑟的台阁,似乎诉说着无尽的哀愁,令人心生同情。最后,诗人表示要像陈思一样,沉浸在这山寺的梵音之中,寻求心灵的宁静。

整首词以月夜山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超然世界的深深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下水船.洞庭晚泊,望团山

总是愁人料。谁说湖天秋好。

唤起诗心,水杨柳外残照。晚晴杪。

微见团山白庙,霜空隔磬难到。

布帆远,鹭影飞同缟。似带离魂飘未了。

苔石横波,云根一半都老。落霞悄。

几点摇红疏蓼,今夜侬来系棹。

形式:

洞仙歌.湖天望月

柳家井畔,感传书无路。雾阁荒唐吊龙女。

便一枝、横竹吹入湖烟,平波上、惊起老鱼秋舞。

下界忒无聊,我劝银蟾,飞到人间最空处。

身世玉壶中,诗意高寒,曾遍染、湘天风露。

都说道今宵月朦胧,偏照出离愁,者般清楚。

形式:

散余霞

十年受尽才名累。枉落霞秋水。

今夜愁抱云和,吊潇湘帝子。无端月明翠被。

念鄂君千里。过燕又写相思,满湖天人字。

形式:

渡江云.秋帆

隋堤宫锦后,南朝无命,春影不生还。

送春元自苦,况送离人,更送送秋船。

空遮雁路,怎未将、别路都拦。

谁写出、杜陵诗意,白鹭上青天。愁边。

暝枫江馆,衰柳湖楼,过凉阴几片。

应错认、斜阳坠也,倦倚红栏。

一痕认取新来破,是伊家、望眼能穿。

归定准,东风吹到花前。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