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蝉

江天凉雨霁,嘒嘒出疏林。

清极残阳里,愁生远客心。

离亭秋草碧,荒堑暮烟深。

不忍多时听,吟髭雪暗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江面天空雨后放晴,稀疏的树林中传来轻微声响。
在清澈的夕阳余晖中,远方游子心中涌起忧愁。
秋天的离亭边,草色碧绿,傍晚的废墟上暮霭沉沉。
我无法长久聆听这哀伤的景象,胡须上仿佛积满了白霜。

注释

江天:江面天空。
凉雨:凉爽的雨水。
霁:雨过天晴。
嘒嘒:形容声音细微。
疏林:稀疏的树林。
清极:极其清澈。
残阳:落日余晖。
远客:远方的旅人。
心:心情。
离亭:离别之亭。
秋草:秋季的草。
碧:碧绿。
荒堑:荒废的壕沟。
暮烟:傍晚的烟雾。
不忍:难以忍受。
多时:长时间。
听:聆听。
吟髭:吟咏时的胡须。
雪暗侵:像积雪一样悄悄侵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的《闻蝉》,描绘了雨后江天的清新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游子思乡之情。首句"江天凉雨霁",写出了雨后的天空放晴,江面凉意袭人的景象。"嘒嘒出疏林",蝉鸣声在稀疏的树林中回荡,增添了寂静中的生动感。

"清极残阳里",进一步渲染了夕阳余晖下的清冷氛围,而"愁生远客心"则直接点明了诗人作为远行者的孤寂和愁绪。接下来的"离亭秋草碧",通过描绘离亭边的秋草颜色,暗示了旅途的漫长和离别的哀伤。"荒堑暮烟深",则以荒芜的沟壑和浓厚的暮霭,强化了环境的荒凉与诗人内心的迷茫。

最后两句"不忍多时听,吟髭雪暗侵",表达了诗人对蝉鸣的深深感触,因为倾听太久,连胡须都被愁思染白,形象地展示了愁苦之深。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15)

释智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籍贯:,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976~1022

相关古诗词

哭辩端上人

平昔于诗苦,精搜省未闲。

坏房空鸟外,清句满人间。

瘦影悬邻壁,孤坟接旧山。

吊回高树下,寒水自潺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夏日寄谅律师

澄江杳杳映千峰,坐夏岩房一望中。

昼讲疏钟清度越,夜吟残月冷垂空。

扫轩静避阶棱藓,销暑闲当竹罅风。

顾我相怀未能去,水边斜日照梧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夏日薰风亭作

四野炎炎暑气隆,危亭孤坐与谁同。

湖光淡荡涵残照,鸟影参差没远空。

消息浮生凭至理,破除烦暑赖清风。

明时不敢言招隐,自乐林泉慕远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霜缣裁制赖金刀,冷淡还宜画海涛。

盛夏有功风自远,凉秋无用架偏高。

谭筵几谢驱烦热,征路长蒙解郁陶。

未得袁宏手中握,扬仁何处可施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