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柏山

云笼紫柏山,烟树何濛濛。

岩洞七十二,传是精灵宫。

道人揖我前,指示誇神功。

差堪悦狂瞽,那得聪者聋。

造物无弃物,人事安可穷。

谁谓龙鸾姿,甘为蟠蛰虫。

世人畏速化,悲恋攒心胸。

昧然去实境,苦向虚无攻。

术尽身亦灭,一散随东风。

焉知不死药,近植尘寰中。

灵异或时有,庸鄙非所崇。

淮南古叛王,鸡犬皆升空。

岂兹冲妙名,蠢动胥能蒙。

遥怜山谷民,世外留孤踪。

足未入城府,老瘦方双瞳。

修短纵少异,沈痼将无同。

伟哉张子房,仙骨真英雄。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紫柏山的神秘与壮丽,以及对其中道人的神异之术的赞叹与反思。诗人以“云笼紫柏山,烟树何濛濛”开篇,勾勒出紫柏山云雾缭绕、烟树迷离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岩洞七十二,传是精灵宫”,点明紫柏山内洞穴众多,传说中有精灵居住,增添了山中神秘色彩。

诗人通过与道人的对话,表达了对道人神异之术的欣赏与好奇:“差堪悦狂瞽,那得聪者聋。”意即这些奇术虽能令愚者欢喜,却难以让智者完全理解。这反映了对超自然现象的复杂情感——既感到惊奇,又对其本质存疑。

“造物无弃物,人事安可穷”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价值的肯定,认为每一样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不应轻易否定人类活动的边界。接下来,“谁谓龙鸾姿,甘为蟠蛰虫”,通过对比龙鸾(象征高贵)与蟠蛰虫(象征低微),表达了对世间不平等现象的感慨,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思考。

“世人畏速化,悲恋攒心胸”揭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快速变化的恐惧和对传统价值观的眷恋,反映出时代变迁中人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昧然去实境,苦向虚无攻”,则进一步探讨了在追求理想与现实冲突之间的选择,以及对虚幻追求的反思。

最后,“术尽身亦灭,一散随东风”表达了对追求超自然力量可能带来的后果的警示,暗示了最终的归宿可能是消散与遗忘。“焉知不死药,近植尘寰中”,提出了不死药的存在可能性,暗含着对生命永恒的渴望与探索。“灵异或时有,庸鄙非所崇”,强调了灵异现象的存在,但同时也指出不应盲目崇拜。

“淮南古叛王,鸡犬皆升空”,引用淮南王刘安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对超自然现象的讨论,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岂兹冲妙名,蠢动胥能蒙”,表达了对所有生命都能获得某种形式的超脱或觉醒的期待。

“遥怜山谷民,世外留孤踪”,表达了对隐居山谷、远离尘嚣之人的敬仰与同情,突出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足未入城府,老瘦方双瞳”,描绘了一位年老体瘦、双瞳明亮的山谷居民形象,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坚韧。

“修短纵少异,沈痼将无同”,通过对比生命的长短与疾病的不同,表达了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和对疾病痛苦的理解。“伟哉张子房,仙骨真英雄”,最后以张良(字子房)为例,赞美他作为仙人的伟大与英雄气概,总结了对超凡脱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崇高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紫柏山神秘景象的描绘、与道人的对话、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以及对历史故事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性、社会、历史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自然现象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道院题壁

春去花时误,天长客路迟。

云山携不借,风雨叹将离。

斋散钟鱼寂,林寒洞壑奇。

结茅真可托,谁寄草堂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留坝

涧底黄茅屋,云间白版扉。

田高冬水足,树冷夏虫稀。

防虎弓当挽,惊人鸟乍飞。

几时真辟谷,长与赤松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武关驿

世治抉丸泥,苍苍陇树齐。

阴崖迟见日,高岭乍闻鸡。

鸟乱青羊水,山危白马氐。

中原渺何处,梦落武关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焦岩

大斧何年劈,山腰一径微。

曲栏关命脉,片石逗危机。

瘿俗霜髯丑,蛮江雪浪飞。

堆盘汤饼热,旅食苦难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