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常侍御却使西蕃

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

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

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完成使命从远方回到朝廷,又奉旨出使告诉边疆的臣民。
原本是个书生研习诗书,如今独自骑马平定战乱尘埃。
途中住宿在关河赶上傍晚的雨,春耕时在堡垒旁看见了流离失所的百姓。
这次离去应能收复很多故土,怎会推辞在沙漠边疆频繁来往呢。

注释

归奏:向朝廷报告任务完成。
圣朝:指朝廷,这里特指唐朝。
蕃臣:边疆的少数民族官员或将领。
文墨:指读书、写作,代指文人生活。
匹马:单独一人,形容孤独。
静烟尘:平定战乱,使社会安定。
旅宿关河:在关山河川中旅行住宿。
亭障:古代边境的军事防御设施。
遗民:指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
宁辞:岂会推辞,表示愿意接受。
沙塞:泛指沙漠边疆地区。
往来频:频繁来往于边疆地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送常侍御却使西蕃》。从内容来看,诗中描绘了一位官员完成了万里归程的任务,将天子的诏书转达给边疆的臣子。这位官员原本是一个文职,但现在他要独自骑马穿越静谧的尘世。在旅途中,他遇到了暮雨和关河,见证了春耕时节的农事以及亭障间遗落的百姓。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官员未来将再次返回故土、频繁往返于沙漠塞外的期许。

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唐代五言绝句形式,结构严谨,每行五字,节奏流畅。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平实而不失豪放,体现了唐代文学的开放与包容精神。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送渑池崔主簿

邑带洛阳道,年年应此行。

当时匹马客,今日县人迎。

暮雨投关郡,春风别帝城。

东西殊不远,朝夕待佳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章八元秀才擢第往上都应制

决胜文场战已酣,行应辟命复才堪。

旅食不辞游阙下,春衣未换报江南。

天边宿鸟生归思,关外晴山满夕岚。

立马欲从何处别,都门杨柳正毵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送榆次林明府

无嗟千里远,亦是宰王畿。

策马雨中去,逢人关外稀。

邑传榆石在,路绕晋山微。

别思方萧索,新秋一叶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槐广落第归扬州

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

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

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

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