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冯惟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官场的淡然态度。首句“知足始远辱,至人贵自全”点明了知足常乐、保持自我完整的重要性,暗示了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理想。接着,“不羡公与侯,所志受一廛”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高位厚禄的不屑,而更看重内心的满足和平凡的生活。
“吾家有旧业,乃在城东偏。一丘藏一壑,宛转依晴川。”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一丘一壑,晴川相伴,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这种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然而,“生涯故不常,中道成弃捐。弃捐从此去,一去二十年。非无五亩宅,在邑多纠缠。”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状态的反思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他曾经有过稳定的家园,但因各种原因被迫离开,这一别就是二十年。这期间,虽然有五亩宅地可供居住,但在城市中却多有纷扰和束缚,难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幸兹协初心,归我汶阳田。”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最初的心愿,回到汶阳田间,过上与世无争、亲近自然的生活。这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从繁华到简朴、从世俗到自然的心路历程,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