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翻译

村里姑娘们匆匆打扮一下就在门首看路过谢雨的使君,三三五五地挤着棘篱门往外探望。你推我挤的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
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到打麦子的土地祠祭祀,剩余的祭品引来乌鸢在村头盘旋不去。黄昏时在路上遇到一个醉倒的老人。

注释

旋:立即;使君:词人自称。
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笆。
茜:茜草,此处指代红色;罗裙:丝绸裙子。
收麦社:麦子收过之后举行的祭神谢恩的活动。
乌鸢:乌鸦、老鹰;赛神:用仪仗鼓乐迎神出妙、周游街巷等活动,称之为赛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旋抹红妆看使君"写村妇们急忙打扮以迎接官员的到来,显示出对地方长官的尊重和节日般的气氛。"三三五五棘篱门"则描绘了村民们聚居的简朴农舍,篱笆环绕,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相挨踏破茜罗裙"描绘了妇女们在人群中穿梭,裙子被挤破的细节,既写出人群的拥挤,也流露出她们参与活动的积极与热情。"老幼扶携收麦社"展现了全家出动,共同参与丰收庆祝的场景,体现了团结与亲情。

"乌鸢翔舞赛神村"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喜庆,乌鸦和老鹰在空中飞翔,象征吉祥,村民举行赛神活动祈求丰收和平安。最后一句"道逢醉叟卧黄昏"则定格了一个宁静的画面,一位喝得微醺的老人在黄昏时分安然入睡,展现出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农村生活中的民俗风情,既有节日的热闹,又有生活的宁静,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三)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四)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半依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夭红。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