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前后大雷电震者数日

云如车駮低压城,红光闪电枉矢行。

老龙偷出牛蹄泓,霹雳数声惊顽冥。

雨下如注翻四溟,黑风吹落鱼鲔腥。

蚯蚓奋角蛇怒鳞,穴居林处无潜形。

小目飞笺奏天庭,速收阿香加诛刑。

夜阑景霁百怪停,炯炯北极环众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末元初时期一场持续数日的大雷电景象,诗人方一夔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观与恐怖。

首先,诗人用“云如车駮低压城”描绘了乌云密布的天空,仿佛巨大的车辆压低了城市,营造出压抑的氛围。接着,“红光闪电枉矢行”描述了闪电在空中划过,如同箭矢一般,增加了雷电的动态感和力量感。

“老龙偷出牛蹄泓”一句,将龙的形象融入到自然景观中,暗示了这场雷电可能与某种超自然力量有关。随后,“霹雳数声惊顽冥”通过雷声的描述,展现了雷电的震撼力,使得整个世界为之震动。

紧接着,“雨下如注翻四溟,黑风吹落鱼鲔腥”描绘了暴雨倾盆而下的场景,以及狂风将腥味的鱼鲔吹落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这场雷电带来的强烈冲击感。

“蚯蚓奋角蛇怒鳞,穴居林处无潜形”则通过蚯蚓和蛇的形象,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雷电面前的反应,它们或挣扎或愤怒,无法躲避这场灾难。

“小目飞笺奏天庭,速收阿香加诛刑”这一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表达了人们对于这场雷电的恐惧和祈求,希望神明能够制止这种灾害。

最后,“夜阑景霁百怪停,炯炯北极环众星”描绘了雷电过后,夜晚恢复宁静,北极星依旧明亮,星辰环绕,象征着自然界的秩序重新恢复,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依赖。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雷电这一自然现象的壮观与恐怖,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岩峰寄洪复翁

岩峰孤尖来何雄,此地金紫山为宗。

西行百里无去处,突起峭壁高衡嵩。

一支侧走截水口,鳞甲闪闪卧玉龙。

龙来苦渴噀涧水,光芒错出千丈虹。

试缘石嶝步巉绝,圭笏琬琰来会同。

天风回声过绝顶,波涛汹汹生寒松。

银壪玉涧斲冰雪,飞雪六月声琤琮。

孤撑碧落望北极,世间无此奇绝峰。

其下仙人昔蜕骨,玉棺往往留遗踪。

昂头欲语忽飞去,时有归鹤来辽东。

住持山人子洪子,枝叶远出崖仙翁。

妙年历落出尘想,幽幽桂树生芳丛。

溪山佳胜属弹压,绮语异境争天工。

心期不与俗子偶,移文招我来山中。

剧谈抵掌振林谷,妙趣吻合比钟镛。

丈夫舒卷自常事,要令丘壑藏心胸。

他年蓄久极必泄,肤寸油云雨太空。

形式: 古风

桐关大石

盖天苍苍非虚空,高悬万象惊愚蒙。

仙人朝罢玉帝侧,戏抛黄土留遗踪。

何年堕此作砥柱,千古屹立洪涛中。

巨鱼出没深不测,罅缝草长蒲花茸。

淙淙细浪夜舂击,水石鞺鞳铿金钟。

我来载酒坐其上,扁舟南下编青篷。

饮酣恍恍欲飞去,如踞猛虎骑游龙。

夜深酒醒山月落,一曲短笛横秋风。

形式: 古风

春晚杂兴四首(其一)

未妨行乐少年场,倚徙东风醉一觞。

芳树染成啼血艳,落花流出涨痕香。

阴阴春色和天老,脉脉愁情共水长。

坐阅流年能几见,菱花应笑鬓边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晚杂兴四首(其三)

花神衣补去青宫,紫阵红围一夜空。

华发龙钟寒食酒,青芜狼藉落花风。

雨声点滴春愁里,世态侵寻客路中。

我欲凭高寄萧散,暂舒老眼数归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