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应山

南亭不减北邙高,美景因公见一朝。

已看溪山如在画,更传风雅似闻韶。

栽桃定有仙家住,种竹宁无隐者招。

秀气当为多士福,未应都放与渔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南亭的景色并不逊色于北邙的高峻,美好的景致因您的到来而得以展现。
已经欣赏到山水如画卷般美丽,又仿佛听到优雅的韶乐声传来。
栽种桃树必定有仙人居住,种植竹林怎能没有隐士邀请。
这里的秀美灵气应当是众多才子的福地,不应都让给渔夫和樵夫们享受。

注释

南亭:指南方的亭子,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
北邙:古代洛阳北部的山陵,常用来象征远方或逝去的时光。
美景:美丽的景色。
公:这里指尊称,可能是对某人的敬称。
溪山:溪流和山峦。
画:比喻,形容山水如画。
韶:古代的一种音乐,象征高雅。
栽桃:种植桃树。
仙家:指神仙的居所,也寓指隐逸的生活。
种竹:种植竹子。
隐者:隐居的人,通常指有学问而不愿做官的人。
招:邀请。
秀气:清秀的气质或景色。
多士:众多有才华的人。
渔樵:捕鱼砍柴的人,泛指民间百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风光旖丽的自然景观,通过对比南亭与北邙的地势高低,开篇便显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景致的赞赏。"美景因公见一朝"表明这番美景是因为某位尊贵之人的到来而得以一睹芳容。这不仅是一种对主人的敬仰,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常有的附庸风雅的情怀。

接着,诗人将眼前的溪山比作画中之景,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通过"更传风雅似闻韶"一句,表达了对美好音乐的联想,使得景致与艺术在这里交融,增添了一层精神文化的意境。

下片则转向仙家隐逸的意象,"栽桃定有仙家住,种竹宁无隐者招"寓意深长,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中可能隐藏着的神仙生活的幻想,也体现出文人对于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的向往。

最后两句"秀气当为多士福,未应都放与渔樵"则是将这种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归结为对广大士人乃至普通百姓的一种福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福祉不应该只限于特权阶层,而应当惠及所有人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艺术之韵以及社会理想的高度追求。

收录诗词(33)

张景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醉眠亭

樽前从客笑,梦里任花飞。

野鸟唤不醒,家童扶未归。

有荣还有辱,无是即无非。

万事藏于酒,先生亦见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题永庆览胜亭

衙城直上有烟峦,亭在悬崖绝壁间。

几个白头忘岁月,一生青眼看江山。

秋风落木楼台出,暮雨笼沙鸥鹭閒。

珍重京西绣衣使,作书题榜许追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玉泉

长疑数尺玉,乃是一方泉。

粉色和云汲,茶香带石煎。

鉴来诚美矣,闻处合铿然。

白首惠山客,也须吟此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竹轩

种竹才添十数竿,题诗已仅百馀篇。

有时碎影摇金地,尽日清风伴玉泉。

不与爱鱼人把钓,肯教骑马客求鞭。

平生最喜此君子,一洒何当听雨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