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彭城太尉夏月寄题湖上湛源大师房

碧蒲红蓼白莲房,一片栾栌撼水光。

海岸空闻有孤绝,山中休道更清凉。

惊飞翡翠当轩鸟,袅过旃檀别院香。

最爱晚天吟枕上,好云遥耸数峰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翠绿的菖蒲、红色的蓼草和白色的莲花盛开,水面泛起波光粼粼的栾栌叶摇曳。
海边只听到孤独的声音,山中无需再说更加清凉的景象。
忽然飞过的翠鸟打断了眼前的宁静,檀香袅袅飘过别院的角落。
我最喜欢在傍晚时分,倚着枕头吟诗,看着远处的白云缭绕,几座山峰绵延不断。

注释

碧蒲:翠绿的菖蒲。
红蓼:红色的蓼草。
白莲房:白色的莲花。
栾栌:落叶乔木,叶子秋天变为红色,此处指水面的树叶。
撼:摇动。
空闻:只听到。
孤绝:孤独而独特。
休道:无需说。
惊飞:突然飞起。
翡翠:翠鸟。
旃檀:檀香树。
别院:独立的庭院。
吟:吟诵诗歌。
好云:美丽的云彩。
遥耸:远远耸立。
峰长:山峰绵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湖畔的静美画卷。"碧蒲红蓼白莲房"写出了湖边菖蒲、蓼草与白莲盛开的景象,色彩鲜明,富有生机。"一片栾栌撼水光"则通过描绘栾树倒映在水面的景象,展现出波光粼粼的湖面动态之美。

"海岸空闻有孤绝,山中休道更清凉"两句,诗人借景抒怀,暗示了大师居所的远离尘嚣,孤绝而宁静,山中的清凉更显其清修之地的意境。"惊飞翡翠当轩鸟,袅过旃檀别院香"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幽雅,翠鸟飞翔,檀香袅袅,增添了禅意。

最后两句"最爱晚天吟枕上,好云遥耸数峰长"表达了诗人对大师生活的向往,傍晚时分,倚枕吟诗,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峰,流露出诗人对恬淡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对大师高洁人品的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上湛源大师房的夏日景色,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大师的敬仰。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送马程员外之任乌江

空色青苍寒日明,迟迟携手出柴荆。

长贫少得交游者,渐老不禁离索情。

去路浦帆当晚落,到官江草已春生。

州监县尹多才识,当念吾宗负大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马程知江州德安

酒酣无复耿离肠,一路之官尽水乡。

公廨寒生对庐阜,客帆风定泊浔阳。

波涵洲渚初收潦,露浥蒹葭未作霜。

到日何人先刺谒,二林开士在琴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文光师游天台

天姥山深摇锡杖,野芳春翠共葳蕤。

松门过水无重数,石壁看霞到尽时。

闲避鸟啼应作观,忽闻人迹自留诗。

秦中河朔尝游览,莫恨此方行脚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王舍人罢两浙宪赴阙

上阁还旌节,明廷觐冕旒。

清溪倾绮席,蠹简压归舟。

远俗今无讼,闲田亦有秋。

公期论爵赏,当拜富民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