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家

山行路自远,孤客魂易迷。

暮鸟各归去,啾啾向我啼。

暝色冒四野,小径多蒺藜。

俯见林麓下,镫火临涧蹊。

举策一叩门,四壁风凄凄。

主人进粗饭,努力疗渴饥。

来时经虎穴,宿处连鸡栖。

平生戒垂堂,飘零缘鼓鼙。

客久望人怜,使我颜色低。

中宵万感集,不寐闻霜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中行走的艰辛与孤独。"山行路自远,孤客魂易迷",开篇即显出行程的艰难和旅人的迷茫。"暮鸟各归去,啾啾向我啼",借暮鸟归巢的景象,强化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寂感受。接着,"暝色冒四野,小径多蒺藜",夜晚的阴暗和小径上的荆棘,更增添了旅途的险恶。

"俯见林麓下,镫火临涧蹊",诗人发现了一丝温暖,远处的灯光照亮了山路,给人以慰藉。然而,"四壁风凄凄",进入简陋的山家,四周的冷风让人感到寒意。主人虽待客简单,"主人进粗饭,努力疗渴饥",但这份朴素的款待却让诗人深感感激。

诗中提到"来时经虎穴,宿处连鸡栖",暗示了旅途中的危险和生活的艰苦。诗人感慨自己"平生戒垂堂,飘零缘鼓鼙",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他渴望得到同情,"客久望人怜,使我颜色低",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疲惫。最后,"中宵万感集,不寐闻霜鸡",深夜里思绪万千,难以入眠,只能听到寒夜的鸡鸣,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寂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内心世界的波澜,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103)

施闰章(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初著名诗人。一字屺云,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 字:尚白
  • 号:愚山
  • 籍贯: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 生卒年:1619—1683

相关古诗词

济北怀故人

渚烟昏夕岸,四望无孤城。

舟中一步地,百虫绕我鸣。

虫鸣尔自适,不谓伤人情。

渔翁进双鲤,一壶聊自倾。

忽忆故人梦,昨夜宛平生。

觞酌聚邻曲,欢呼无停声。

今夕复何夕,独坐空屏营。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粤西乱后怀平乐太守尹蓂阶同年

予本卧疴人,乃乘《相如传》。

浩荡越江湖,迢递历乡县。

分符值朋旧,天末各眷恋。

就中有尹生,才名冠吴甸。

素心炯白日,紫瞳掣流电。

衔命守昭州,魑魅日中见。

饮水愁毒淫,官庖无完膳。

藩镇善督责,汗颜甘诃谴。

诛求义不忍,出质到妻钏。

播迁两及期,玄鬓飒已变。

闻我万里来,握手惊拭面。

洒扫先下榻,契阔共餐饭。

煦沫及僮仆,敝衣为补缮。

倾橐治我装,左右色无倦。

二子汗血驹,龆齿挺英彦。

论文受甲乙,悲歌杂欢宴。

移觞松树根,濡翰鸲鹆研。

陶陶夜未央,羽檄喧转战。

桂岭走鲸鲵,昭江纷组练。

城荒无驻卒,路阻绝邻援。

爨婢罢晨炊,勺水不下咽。

我行已仓皇,君意反缱绻。

中厨呼酒浆,妻孥泪如霰。

饯我登竹舸,挥涕苦相劝。

封疆我则死,风鹤子当远。

诀别水声中,缆解急飞箭。

瘴云落日昏,耳目骤惊眩。

但见逋逃人,男女相蹂践。

别来断消息,枯蓬各飘转。

苍梧杀气高,铜柱妖氛缠。

巢卵得无覆,颈血恐已溅。

诗书故多难,鬼神不录善。

长号叙悲愤,战地儒冠贱。

形式: 古风

过翚岭

崇冈陟崚嶒,鸟道绕山腹。

仰探白日短,俯瞰阴霞伏。

鱼贯度行人,疲马艰踯躅。

春晴多好风,吹我岩壑绿。

农耕岭上云,妇饭溪中犊。

羁心旷登陟,瘠土见风俗。

华阳灵迹閟,杖策寻石屋。

形式: 古风

星峰亭作

触雨陵山椒,陟巘展朝霁。

危亭冒岖嵚,涨水明埤堄。

左曳羲和车,右把天姥袂。

白云何连蜷,仿佛有根蒂。

秋草粲春华,山鬼善凝睇。

坑劳秦帝凿,岭想谢公憩。

豁达万古情,流观四山际。

形式: 古风 押[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