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道法的理解。"衲子谁为盖代豪,生憎污俗紫方袍"两句描绘出一个修行者不愿意被世俗的名利所羁绊,宁愿穿着破旧的僧衣,以保持心灵的纯净。接下来的"何须鉴水能知止,未必归云可拟高"则是说修行之人应当自知收敛,不必非要显露自己,也不需刻意追求高深莫测的境界。
"虎穴等閒休探手,龙泉取次莫吹毛"这两句用了虎穴和龙泉作为比喻,意味着在修行的过程中,要像探寻虎穴、取水于龙泉那样谨慎小心,不可轻率冒进。同时,也告诫我们在行动时要有分寸,不必过度张扬。
最后,"君知五祖堂中老,妙处何曾挂一毫"是指诗人希望友人了解到那位居住在五祖寺的长者所体悟到的道法精髓,是如何超脱尘世、达观的。"妙处何曾挂一毫"则表明这种理解和境界,是轻巧无比,不留痕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传递了对友人的祝愿,以及对修行生活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