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平原别高彬

银壶绿酒沾春宴,环佩朝回奉天殿。

平生不作儿女悲,独向高彬泪如霰。

高彬昔年桑梓雄,好贤乃有古人风。

东林诗社静来结,北海酒樽长不空。

朅来弓剑已萧索,短发如丝犹好客。

塞上葡萄火齐红,宣州梨子鹅儿白。

沉绵不独重相知,文采今还胜昔时。

小楼焚香每读《易》,净几把笔常题诗。

今晨我作平原别,高彬不意情欲绝。

芙蓉香冷不堪赠,杨柳枝黄未宜折。

龙湾江口石城头,一幅蒲帆万里秋。

暮云红树傥相忆,应有音书慰别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孙蕡的《往平原别高彬》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首句“银壶绿酒沾春宴”描绘了春天的宴会上,诗人与高彬举杯共饮的情景,气氛温馨。接着,“环佩朝回奉天殿”暗示高彬身份显赫,可能为朝廷官员。

“平生不作儿女悲,独向高彬泪如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即使自己不轻易流露情感,但在与高彬分别之际,也难掩心中的哀伤,泪水如霰粒般落下。接下来,诗人回忆起高彬的才德,赞美他像古代贤人一样,喜好结交贤士,且有东林诗社和北海酒樽的雅趣。

“朅来弓剑已萧索,短发如丝犹好客”描述了高彬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保持着热情好客的本色。诗人以塞上葡萄和宣州梨子的色彩对比,形象地展现了高彬的生活情趣。

“沉绵不独重相知,文采今还胜昔时”赞扬了高彬的才华,即使岁月流逝,他的文采依然出众。诗人与高彬的深厚友谊超越了普通的相识,他们常在小楼焚香研读《易经》,或在净几旁挥毫题诗。

最后四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离别的不舍:“今晨我作平原别,高彬不意情欲绝。”他遗憾地表示,今日的告别出乎高彬的意料,他无法赠送象征永恒的芙蓉香,也无法折取象征离别的杨柳枝。诗人想象着日后在龙湾江口、石城头,望着万里秋帆,希望高彬能记得他们的友情,通过音书来安慰彼此的别愁。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和对高彬的赞美,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收录诗词(772)

孙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诃林长老明静照

庞眉老僧无住着,不问山林与城郭。

谈禅到处即跏趺,白昼天花如雨落。

心知一境万缘空,静与晴霄海月同。

锡振春山常伏虎,钵含秋水自藏龙。

问师今年僧腊几,手种苍松旧松子。

松身已作蛟龙鳞,定中一念犹未起。

白石垂萝净窈冥,炉香一炷两函经。

涧猿时擎野果供,山鬼或倚寒岩听。

荷为袈裟荔为带,世人见者皆再拜。

师言是悉有漏因,我今已入无色界。

十年奔走乱如丝,对榻空论不遂期。

每叹道缘于世浅,惟师与我最相知。

形式: 古风

赠虹县颜景明

淮阳老人读《周易》,风吹鬓丝人不识。

兴阑移席傍寒梅,双眼如猫对花碧。

天风毛骨江海仙,偶来花下同清缘。

凌云文采凤凰见,照室丹光龙虎全。

清琴调古无人续,且可开樽扫茅屋。

胎禽起舞和云谣,山月光于画楼烛。

形式: 古风

次武昌

大风吹船如马走,船头水声作牛吼。

挂帆初发岳阳矶,转柁俄湾武昌口。

武昌城头黄鹤楼,飞檐远映鹦鹉洲。

汉阳树白烟景湿,行人如鸥沙际立。

江南风土寒气迟,居人九月着絺衣。

酒旗临江开竹屋,当垆小姬能楚曲。

蜻蜓船尾旋回风,今夕停船酒家宿。

形式: 古风

题钱叔昂潇湘图

远山如游龙,近石如踞虎。

秋阴迢迢树楚楚,乃是洞庭潇湘之极浦。

西来白波浮太虚,鬼物似与空濛俱。

潭深蜃气结楼阁,鲛人踏浪随游鱼。

织绡更泣明月珠,缀成悬珰素裙襦。

九疑并迎翠华辇,绛节影低群真趋。

须臾长风起木末,高林侧亚叶乱脱。

浮云散尽天宇豁,云水遥连带青阔。

苍松翠竹黯未分,残霞断霭馀斜抹。

钱郎毛骨清,画此兼众妙。

疏疏临水花,白白远山晓。

恍疑一叶寒流中,雨后开篷展清眺。

日落君山吹凤箫,水云相间作箫《韶》。

荒祠二女应魂断,试把芙蓉天外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