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奇琛所藏山水图歌

我本白云人,爱住青山下。

五岳寻幽未忆归,穿岩历壑穷秋夏。

曾看绝壁明高霞,秀色照耀金莲花。

洞前远访丹泉井,谷口时逢白鹿车。

鹿车东渡溪流浅,瑶草春香绿如剪。

海门日出天鸡鸣,手接飞萝上层巘。

是时笙鹤从天来,径欲浮海观蓬莱。

云路微茫波浪阔,使我叹息空徘徊。

十年汨没尘埃里,却看丹青心独喜。

问君何处得此图,彷佛林峦烟雾起。

虽无秀绝凌衡岷,点染亦复穷其真。

深林修竹草亭静,似是水边修禊人。

苍苔白石临流路,亦欲相呼抱琴去。

晴天指点北飞鸿,应识云中旧行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题杨奇琛所藏山水图歌》描绘了一位隐逸者的心境与对山水画的感悟。诗人以自我比喻为白云之人,热爱居住在青山之下,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超脱尘世的追求。他游历五岳,探寻幽深,对山水之景有着极高的欣赏,尤其是绝壁上的霞光和金莲花般的秀色,以及洞前的丹泉和谷口的白鹿,都让他流连忘返。

画面中的细节生动,如鹿车过溪、瑶草如剪、日出天鸣、仙鹤笙歌,都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然而,当诗人意识到画中的美景只是虚幻,不禁感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十年来尘世的淹没使他对这幅画心生欢喜,因为它唤起了他对过去的记忆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诗人赞美画作虽不以秀美凌驾于衡山、岷山之上,但其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描绘,仿佛深林修竹、草亭静谧,如同古人修禊的场景。流水、苍苔、白石、飞鸿,这些元素构成的画面,让人联想到诗人自己的行迹,似乎在向北飞鸿诉说他的云中旧游。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对山水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同时也对画家的技艺给予了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2515)

刘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别杨奇琛归洞江歌

朝别李元忠,暮别杨奇琛。

各言故乡久离别,使我历乱空愁心。

愁心忽如江上风,不可凭御谁能穷。

南行浩荡一千里,吹雪径度青原峰。

我生少小轻乡井,独以羁穷寄形影。

经时负米未能归,何待他年愧裀鼎。

閒来思种东村田,青山欲买羞无钱。

携书强聒附童稚,客中相顾谁相怜。

杨郎杨郎本同郡,文水钟奇故才俊。

芳年初发春江长,劲气已逼秋崖峻。

读书东家不下楼,手写细字如蝇头。

长怀丹阙陈三策,独抱遗经穷九丘。

春风二月惊初见,伯劳东飞遇西燕。

凤山祠下月如眉,明绣楼前水如练。

看花把酒能几时,念子还乡从此辞。

城头乌啼北斗曙,飞霜已落青梧枝。

桐江东南符山岭,闻子幽居好林景。

千年古剑合神机,光射玄潭黑风冷。

子归何时当再逢,即恐睽隔劳忧忡。

江外风尘眯人目,我欲远寻麋鹿踪。

形式: 古风

题吴教授所藏黄大痴画松江送别图

是何山莽莽以横,云水浩浩而生风。

天低江迥日欲落,别意乃在苍茫中。

问君此图作者谁,浙东老人黄大痴。

松江先生旧知己,眼明为写秋江姿。

重坡欹岸东南远,木末参差见层巘。

苍浦遥连楚泽深,石林尽带吴堤转。

是时先生从此归,把钓欲拂云中矶。

长风过雨蒲苇净,水色淡沲沾人衣。

只今又作筠州客,惆怅松江渺云隔。

离思犹迷雁荡烟,归心已历洪崖石。

我思大痴焉得从,笔墨往往遣奇踪。

草衣骑牛发如雪,吹笛忆过天台峰。

平生一笔不轻许,傲睨王侯笑尘土。

展图坐对凤山青,却想高情动千古。

君不闻功名利达能几何,长安离别日日多。

灞陵亭前春草碧,灞陵亭下春风波。

形式: 古风

卢仙坛歌

我思昔人有卢仙,冥栖乃在三顾巅。

后来乘云去不返,荒坛委绝成千年。

坛角峨峨石色古,上隔青天应尺五。

飙车笙鹤时下来,白日松梢度飞羽。

云霞东南五色开,当时旧宅安在哉。

林间驯虎去已久,池底神鱼呼不来。

我惭学仙苦局促,十日寻幽憩林麓。

月中缥缈见乘鸾,示我玄文不成读。

中峰积翠凌紫冥,下有流水声泠泠。

丹崖千仞不可陟,黄叶满山秋露零。

形式: 古风

题纨扇画景赠易茂才

故人高兴蟠云林,门对三山之碧岑。

却忆秋风相过日,溪口系船黄叶深。

石潭买鱼雨羃羃,松冈跃马烟沈沈。

翠屏千尺天上落,十日缥缈穷登临。

当时感激恋岑寂,常恐寇盗相凌侵。

落霞遥怜烽火赤,白云独拥高崖阴。

复忽山城五月暑,思挹风露清烦襟。

偶持纨素写秋树,已觉幽思回萧森。

天清遥见寒泽雁,日落如闻秋岸砧。

寄君重写千里意,感我惜别多愁心。

交交林间双鸣禽,临风忽来遗好音。

青松白石可娱老,从尔倡和山中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