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疾行

贞女长苦寒,介士长苦饥。

吁嗟蕙兰草,雨露不相滋。

人情若流水,流水东以西。

一日不胶漆,十日不相知。

我有负薪忧,药石谁见贻。

一身事尊老,衣食无所资。

为子复为妇,出门尝迟迟。

水精为明月,一气相光辉。

月中有日影,如子在母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卧疾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比贞女与介士的苦寒与饥饿,以及对自然界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首句“贞女长苦寒,介士长苦饥”描绘了贞女和介士(象征坚守节操的人)长期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痛苦,隐喻了诗人自身在社会中的困境与孤独感。

接着,“吁嗟蕙兰草,雨露不相滋”以蕙兰草比喻诗人,暗示自己如同得不到滋润的兰花,处境艰难,难以得到外界的帮助或理解。

“人情若流水,流水东以西”将人情比作流动的水,形象地展示了人际关系的变幻无常,强调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深切感受。

“一日不胶漆,十日不相知”进一步描绘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与疏远,即使短暂的分离也会导致情感的疏离。

“我有负薪忧,药石谁见贻”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忧虑,以及在寻求帮助时的无助感。

“一身事尊老,衣食无所资”描述了诗人为了赡养老人而奔波劳碌,却因缺乏经济来源而感到困扰。

“为子复为妇,出门尝迟迟”反映了诗人作为家庭成员的多重责任,出门时的犹豫不决,体现了对家庭与社会角色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水精为明月,一气相光辉。月中有日影,如子在母怀”以明月和日影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光明与希望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在困难中仍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支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性、亲情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送王子从军

太白天将军,夜来穿月出。

光芒一何长,直使阴精失。

吁嗟兵象见,变乱将无日。

怜君虎豹姿,自此难安佚。

子房青云士,高尚素无匹。

一朝去从军,鞍马如风疾。

经营罗甸兵,左右哀牢帅。

天心早能知,王命多论述。

英雄方缤纷,囊括须高密。

王侯宁有种,厮养亦胶漆。

仲夏珠江湄,送君情洋溢。

离支堆玉盘,花露甘如蜜。

半醉即扬鞭,乳羊啖未毕。

慷慨辞故人,故人多卓逸。

羊裘钓泽中,亦有男子一。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偶从风洞眺望始安山水赋呈秦使君

自我班师还,永日游山水。

城隅得风洞,爱玩心难已。

攒石多巉岩,方圆乱相峙。

峰高易倾侧,崖落势不止。

绝壁窥天窗,光从潭底起。

盘旋上松门,狼藉踏花蕊。

萝林外冥郁,石乳中奇诡。

玉床既膏滑,丹灶无泥滓。

惊濑不因风,水石自相使。

飞溜吐复吞,空响震心耳。

坐久机虑忘,一息归无始。

终日介马驰,佳憩乃得此。

无人共胜赏,窃忆秦夫子。

解组初投閒,老易重为理。

用亢得无悔,知足自多祉。

褰溯任所适,渊默人难指。

留侯岂仙人,导引诚有以。

蝉蜕帝王中,功名同敝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曾公子樱挽诗(其一)

公子少游侠,甘心信陵君。

玉颜舒苕华,长剑吐浮云。

贤豪与争博,睚眦尝下人。

弦高思救郑,晋鄙难摧秦。

慷慨请兵符,肝肠感三军。

吁嗟乌合众,为阵何纷纭。

横戈当瞿唐,出没如鬼神。

我扼其咽喉,贼气不得伸。

士卒坚如山,对垒动兼旬。

形式: 古风

曾公子樱挽诗(其二)

朝廷讵无将,君独奋布衣。

手提五百人,不死其何归。

肌肤为兜鍪,厮养为神师。

一夫先刈旗,贼惊刀相糜。

奇兵无全胜,救援苦不来。

彼为泰山崩,我为独木支。

寒寡终不敌,猛士咸疮痍。

人持一半冰,马负一束萁。

且战且退走,骁骑惮不追。

呜呼蛇矛失,流涕满边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