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子樱挽诗(其二)

朝廷讵无将,君独奋布衣。

手提五百人,不死其何归。

肌肤为兜鍪,厮养为神师。

一夫先刈旗,贼惊刀相糜。

奇兵无全胜,救援苦不来。

彼为泰山崩,我为独木支。

寒寡终不敌,猛士咸疮痍。

人持一半冰,马负一束萁。

且战且退走,骁骑惮不追。

呜呼蛇矛失,流涕满边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曾公子樱挽诗(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著名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一位名为曾公子樱的将领的描绘,展现了其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中开篇即以“朝廷讵无将,君独奋布衣”点出主题,强调了在朝廷众多将领之中,唯有这位曾公子樱敢于挺身而出,以平民之身,肩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接着,“手提五百人,不死其何归”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曾公子樱率领着五百勇士冲锋陷阵的场景,表现了他的勇猛和决心。

“肌肤为兜鍪,厮养为神师”则进一步刻画了曾公子樱及其士兵们不顾生死、誓死捍卫国家的形象。面对强敌,“一夫先刈旗,贼惊刀相糜”,展现了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和战术的巧妙。然而,“奇兵无全胜,救援苦不来”,即使他们竭尽全力,也难以得到外部支援,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彼为泰山崩,我为独木支”一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曾公子樱及其部下在困境中的坚强意志,犹如泰山崩塌之际,他们依然坚守阵地,力图支撑。然而,“寒寡终不敌,猛士咸疮痍”,最终,由于力量悬殊,他们还是无法抵挡敌人的攻势,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最后,“人持一半冰,马负一束萁”描绘了战后战场的凄凉景象,士兵们疲惫不堪,马匹也因长途跋涉而显得疲惫。尽管如此,“且战且退走,骁骑惮不追”,他们仍然坚持抵抗,直到最后一刻,显示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曾公子樱及其士兵们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高尚品质和对国家的忠诚,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曾公子樱挽诗(其三)

剧孟一敌国,条侯资其雄。

如君勇盖世,可无横草功。

烈士非徇名,王臣原匪躬。

终军乃自媒,少卿竟谁从。

马步势悬绝,战酣频饮血。

杀人惨无声,阴风吹凛烈。

徒手犹奋呼,百人无尺铁。

成败天所私,吾谋将焉哲。

呜呜陇头水,沉沉沙场月。

为君歌国殇,泪流满衣褋。

形式: 古风

哭内子王华姜(其一)

呜呼我昊天,降祸一何酷。

我岂儿女仁,所惜亲茕独。

我生苦伶仃,以妇为骨肉。

况是窈窕姿,恩情日以笃。

三载客将军,欢乐亦云足。

朝进紫驼羹,暮听秦筝曲。

卿家歌舞多,富贵非所欲。

携手还丘园,殷勤耕且读。

老姑自汝来,欢喜加饘粥。

笑与邻姥言,新人颜似玉。

定省几晨昏,孝声闻戚属。

凶变在须臾,人理一何促。

哀叫天不闻,有身宁可赎。

形式: 古风

哭内子王华姜(其二)

阿母年七旬,哭汝声摧裂。

当食不能餐,喉间日哽咽。

念尔万里身,艰难历胡越。

暑雨及祁寒,驰驱不暂辍。

关中积高府,风气多惨冽。

我性不能寒,疏理畏风雪。

鹧鸪向日飞,桂华以冬发。

自返南州来,中怀少郁结。

汝亦乐土风,所愁独炎热。

海氛多毒淫,腹痛成夭折。

仓皇医未来,瞥已电光灭。

形式: 古风

哭内子王华姜(其三)

炎州虽烟瘴,珍果足娱子。

子慕离支浆,能令颜色美。

可怜未及餐,仓卒归蒿里。

自作翡翠钗,自剪蒲桃绮。

簪服几何时,弃捐箧笥里。

汝生既柔脆,汝病复不已。

水土不相宜,卑湿损年纪。

家贫药饵少,夭枉非天理。

痛酷五中崩,我罪伊何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