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送殷正甫内翰之京(其五)》中的片段,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首句“诏遣词臣集汉都”,诗人以“诏遣”二字开篇,巧妙地将友人殷正甫即将前往的京城比作古代汉朝的都城,暗示了友人此行的重要性和荣耀感。同时,“词臣”一词也暗含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身份和才华的敬仰之情。
次句“明年羽猎大誇胡”,“羽猎”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狩猎活动,这里借指友人即将参与的重要事务或使命。“大誇胡”则可能是指友人在完成任务后将取得的辉煌成就,诗人在这里预祝友人成功,并对其未来的功绩充满期待。
接下来的“共怜执戟人犹在”,“执戟人”通常指守卫边疆的士兵,这里用来比喻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坚守职责、保卫国家的敬佩之情。同时,“犹在”二字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安全的担忧,以及对友人能够继续为国效力的期盼。
最后一句“莫问长杨赋有无”,“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之一,常被用来象征文采斐然的文学作品。诗人在此句中以反问的方式,既是对友人未来文采的肯定,也是对友人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保持高洁品质的期许。同时,这句话也蕴含了对友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祝福,希望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像长杨赋一样,留下美好的印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即将前往京城的场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