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大司马王公度

大才不易得,时艰良可忧。

所以古圣贤,治世怀远猷。

召公欲致政,周公勉相留。

二公心德同,俪美匡成周。

芳声播千古,人皆仰前修。

堂堂王司马,当代第一流。

以身徇国家,才气谁可俦。

方兹任经济,整顿多事秋。

如何在告中,遽尔得退休。

不知诸同列,亦曾勉留不。

昨简掌邦政,朝廷广询谋。

黄门御史言,称职惟君优。

上允即超拜,四方动欢讴。

兹闻勇退归,物议皆啾啾。

嗟予忝知己,痛惜不自由。

所惜为天下,匪为君身谋。

四方水旱多,贼盗方且稠。

须起出群才,同心运良筹。

渊衷必有在,士论终当收。

君其善养年,予未歌四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明代韩雍的《寄大司马王公度》表达了对王公度辞官的深深惋惜和对国家时局的忧虑。诗中首先赞扬了王公度的卓越才能,认为他是治世的贤能之才,与召公、周公一样有着高尚的品德和深远的治国策略。然而,诗人在得知王公在重任之中突然请求退休时,感到震惊和痛惜,因为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四方水旱频仍,盗贼横行。

诗人感叹自己作为知己,无法挽留,同时也批评了朝廷同僚未能尽力挽留这样的人才。他提到朝廷曾广泛咨询意见,最终认可王公的才能并予以提升,但此刻他的离去却引起了舆论的不满。诗人希望王公能够善待晚年,但他更担忧的是国家的未来,期待能涌现出更多杰出人才共同应对时局。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才德的赞美,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珍视和对社会公正的期盼。

收录诗词(701)

韩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月九日云中行台池亭偶成

卓午火云起,三边且炎蒸。

薄暮亦烦倦,池亭试閒登。

须臾山风来,襟怀爽如冰。

轻罗不可试,重衣更须增。

步还坐中堂,萧然一青灯。

因之发感叹,庶以知自惩。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十二月二十有八日余与总兵官彰武伯杨公副总兵都督曹公地官郎中罗公习正旦仪于善化寺礼既毕杨具酒肴邀镇守太监王公守备中贵罗公同此小酌以为岁暮休暇之乐余浩然兴发因成五言古诗一章聊叙情曲且识余感

流光一何驶,冉冉芳岁阑。

嗟我裨益疏,幽怀弗能宽。

所幸封域内,物阜民且安。

既习嘉礼成,聊此閒游观。

内相三槐后,情意如芝兰。

总戎出关西,才器比琅玕。

谦冲副帅先,教子同登坛。

豫章先生裔,中贵及地官。

并驰英俊声,相从此盘桓。

禅窟大如斗,兀坐无严寒。

总戎邀曲生,羞膳罗杯盘。

忘形到尔汝,劝酬心孔欢。

馀酣豪气充,彼此戒素餐。

丈夫感知遇,岂惮世事难。

侧闻河套贼,西夏为骄奸。

安能建长策,奋飞擒可汗。

上报明主恩,尽此方寸丹。

局促空太息,不得生羽翰。

拂袖归行台,留题后人看。

欲问作者谁,台叟吴门韩。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图韩范二公经略西夏事迹于正心堂之壁各系以诗著志也(其一)

魏公真间气,出也遭时亨。

芳年掇巍科,柄用良匪轻。

谏垣累抗疏,四海蜚英声。

望重官益尊,台鼎司钧衡。

危疑决大策,宗社赖以平。

元勋固莫加,雅量孰可名。

维时孽寇贼,西夏为纵横。

帝简出群才,命公秉钺行。

公行志有在,壮气何峥嵘。

誓欲复土疆,肯效城下盟。

军容若山动,威令如雷轰。

贼闻胆已寒,下马遥相迎。

奉表愿纳贡,曷敢复战争。

山林有群盗,闻风亦忧惊。

薄伐即送降,不假血刃征。

坐令数千里,藩镇皆销兵。

岂惟边患除,公尤抚边氓。

开仓大赈恤,百万死复生。

西人感公恩,处处生祠成。

朝夕共瞻拜,如念慈母情。

天将倾西北,赖公手能擎。

人怀左衽忧,赖公终弗更。

一世扬伟迹,万古垂光荣。

题诗仰馀光,北斗天中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图韩范二公经略西夏事迹于正心堂之壁各系以诗著志也(其二)

宋室治已久,三垂悉安生。

西贼何奸骄,卒然背初盟。

秦中既告急,朝野咸震惊。

范老独慨然,誓欲此贼平。

面受阃外寄,胸中百万兵。

跨马提宝刀,长驱莫敢撄。

侵疆始遍历,成算先已行。

大顺当要冲,贼必纷纷争。

板筑倏云具,旬日完高城。

贼闻倾国来,相讶如神明。

挥军与血战,败北僵尸横。

从兹胆已破,不敢窥咸京。

蜀羌亦归心,愿入为编氓。公能推诚信,抚接如孤?。

营田万顷馀,劝课皆开耕。

西成富收穫,百室俱充盈。

有无时懋迁,日中通民情。

干戈既偃息,所至壶浆迎。

归来告天子,报功亦非轻。

黄阁赞大猷,事业尤忠诚。

惟公千载士,岂但人中英。

先忧与后乐,有志事竟成。

泰华擎空高,江汉彻底清。

流风播永世,忠献齐芳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