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

不觉万山过,归帆饱顺风。

昔人征战处,游客笑谈中。

云满垂秋碧,波摇落日红。

乡关极天际,远影没飞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沿江而行,沿途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内心的感受。首句“不觉万山过”,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沉浸在旅途的愉悦之中,不知不觉间已穿越了千山万水。接着,“归帆饱顺风”一句,通过“归帆”与“顺风”的结合,不仅描绘了船只在和煦的风力推动下平稳前行的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昔人征战处,游客笑谈中”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提到了历史上的战争场景,后句则描绘了当下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谈论过往的故事。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引发了读者对历史与现实、和平与战乱之间深刻思考。

“云满垂秋碧,波摇落日红”是全诗最为精彩的描绘之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天傍晚的美丽画卷:天空中云彩满布,呈现出一片深邃的碧绿;江面上波光粼粼,映照着即将西沉的夕阳,染上了鲜艳的红色。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最后,“乡关极天际,远影没飞鸿”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站在江边,遥望天际,仿佛能触及家乡的轮廓,但这份距离感却让思念更加浓烈。随着远处飞鸿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视野中,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向了远方,那份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整体而言,这首《江上》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80)

李振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汪奂之寄示和苏文忠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诗题其兄均之所藏二诗草稿墨迹并约同作得四首(其一)

寂寞黄州左迁客,清宵回忆南冠夜。

当时岂独蛰龙愁,瘐词几毙银铛下。

仁皇遴得宰相才,孤臣感激泪如泻。

文章报国自一事,勋业若成韩范亚。

汤火徒嗟魂梦惊,水曹自笑头衔借。

先生讵以诗名传,斯人何必同陶谢。

偶因月夕哦幽词,长江绕郭渔樵舍。

元修菜嫩密酒冽,何须渴慕江南蔗。

奇才众忌鬼欲愁,结习难忘天亦怕。

莫言谢客对妻子,但恐饥寒遭怒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汪奂之寄示和苏文忠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诗题其兄均之所藏二诗草稿墨迹并约同作得四首(其二)

江城地瘴海棠春,湿雪梅花二月夜。

白云左绕临皋亭,洞箫匏尊赤壁下。

荒壤到处题姓名,词源万斛珍珠泻。

若论炎宋文苑英,直当第一无相亚。

闲情低咏抚幽景,飞来明月青天借。

洗墨池枯鼠豪秃,茧纸不随时代谢。

流传偻数今四朝,人世匆匆等邮舍。

调饥不见渴望梅,看饱谁誇倒餐蔗。

半幅俨如岐阳鼓,神物鬼守魑魅怕。

岂无半山之诗文,后来述史几乎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汪奂之寄示和苏文忠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诗题其兄均之所藏二诗草稿墨迹并约同作得四首(其三)

我与均之少年时,京国秋风武昌夜。

藏书惯自签甲乙,鉴古能分床上下。

真好常嗤龙牖窥,知味不同猿羹泻。

自我不见五春秋,插架图书几高亚。

今闻秘获苏诗迹,亟欲传观不敢借。

兰亭快睹自有缘,相思祗恐朱颜谢。

君归几度月华圆,湖水当门山绕舍。

会须访尔来莘庄,黎有莳兮园有蔗。

若问李生近何如,未生白发心先怕。

唯馀豪气不肯降,入山痛哭行酒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汪奂之寄示和苏文忠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诗题其兄均之所藏二诗草稿墨迹并约同作得四首(其四)

三年不见奂之诗,孤馆相思风露夜。

莽然示我知苏篇,汉家飞将从天下。

更惠江贼玉尺抛,恨无蜜酒银瓶泻。

叉尖险韵古难和,君乃欲引为己亚。

年华同是惜花时,才分难邀全树借。

学书不识右军王,酬句敢寄宣城谢。

君今便是东坡弟,我唯怅望髯卿舍。

文阵雄师旗鼓当,曾闻用兵如断蔗。

共须努力步邯郸,放出一头慎毋怕。

文人岂必尽天才,毋论嬉笑与怒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