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申镇被寇即事

义勇前朝纪,忠贞圣代需。

不惊烽燧迩,自有鬼神扶。

邑令传钧谕,绅耆募壮夫。

各图营组练,四野萃车徒。

矛戟同心演,糇粮勉力图。

成师宜决胜,转战拟前驱。

岂料龙城陷,还令马队趋。

进援斯已矣,返旆盍归乎。

庚夏鸱张甚,申乡豕突俱。

寇来偏攘攘,兵集正于于。

励我熊罴旅,歼兹鬼魅躯。

誓师同奋发,击贼共欢呼。

甫看蛇成阵,旋忧虎负隅。

雌雄争未已,众寡势悬殊。

遂使前仍却,因之胜转输。

精军先覆殁,全队尽趑趄。

弃甲诚堪恨,焚旗亦可吁。

雄空挥剑戟,惨直剥床肤。

逐北扬长策,追逃走健奴。

编氓频被掠,硕彦半遭屠。

劫夺齐贫富,侵渔伺有无。

箧中收卞玉,簟内攫随珠。

不惜超群士,谁怜绝世姝。

芟夷犹草芥,践蹋等泥涂。

伉俪应难庇,田园孰得娱。

藏身依菽麦,匿影倩菇蒲。

当局心原怖,旁观目欲瞿。

蓉江随失陷,草野悉沦铺。

枭獍偏顽梗,豺狼尽蠢愚。

贡苛田万顷,宴侈酒千壶。

士废诗书业,农荒稻蟹区。

红颜填涧壑,白首叹桑榆。

只是施威胁,何曾泯诈虞。

轻佻工劫夺,戏侮肆揶揄。

攻昧时毋失,成谋策勿迂。

殊恩忆廊庙,劲旅盼京都。

鹅鹳军将集,貔貅勇不诬。

羽毛陈若日,旂旐望如荼。

乱世怀平世,今吾感故吾。

圣神蒙樾荫,趸毒敢长痡。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庚申年申镇遭遇敌寇侵扰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诗人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百姓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深忧虑。

诗中“义勇前朝纪,忠贞圣代需”两句,开篇即点明了历史上的英雄事迹与当前时代对于忠诚与勇敢的呼唤,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传统的尊重与对于国家民族责任的深刻认识。

“不惊烽燧迩,自有鬼神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得到神灵庇佑的信念,同时也暗示了战争中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

“邑令传钧谕,绅耆募壮夫”描绘了地方官员与社会贤达动员民众参与抵抗敌寇的场景,体现了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精神。

接下来的几句“各图营组练,四野萃车徒”、“成师宜决胜,转战拟前驱”等,详细描述了军队的组织与备战情况,以及对胜利的渴望与决心。

然而,“岂料龙城陷,还令马队趋”两句转折,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结果的出乎意料,表达了对战败的哀痛与无奈。

“进援斯已矣,返旆盍归乎”表达了对战争结束后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如何应对后续挑战的思考。

后半部分“庚夏鸱张甚,申乡豕突俱”、“励我熊罴旅,歼兹鬼魅躯”等,继续描绘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以及士兵们的英勇与牺牲。

“藏身依菽麦,匿影倩菇蒲”、“当局心原怖,旁观目欲瞿”等,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内心的恐惧与绝望。

最后,“圣神蒙樾荫,趸毒敢长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希望与担忧,以及对正义与和平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以及人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忧虑,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7)

缪重熙(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从兄

一病竟不起,何期遽哭君。

风神难再挹,生死此长分。

性戆怀偏直,情真意每殷。

青冥安可返,怅望浦头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乱后怀外家更生斋藏书处

外家多殉难,长物本无储。

独惜嫏嬛地,都成劫火馀。

枣梨抛世业,蝌蚪惜楹书。

未必风雷护,空教富五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