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杨仲质

谁识一微尘,于中藏本佛。

时时常放光,照烛一切物。

只许信心人,在处无轻忽。

这回如未应,不离金刚骨。

逢本分钳锤,煅成非外物。

形式: 古风

翻译

谁能理解这微尘之中隐藏着本源之佛呢?
它常常散发出光芒,照亮世间万物。
只有那些深信佛法的人,无论在何处都不会轻视它。
如果这次回应未果,它也不会离开内在的金刚本质。
遇到本分的磨砺,它会炼成超越世俗的存在。

注释

微尘:极小的尘埃,象征微不足道的事物。
本佛:指宇宙的本源或内在的佛性。
常放光:比喻佛性的光辉普照。
信心人:深信佛法的人。
金刚骨:象征坚固不摧的本质。
钳锤:比喻修行中的考验和磨砺。
煅成:经过锻炼和转化。
非外物:超越世俗的、内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的作品,名为《示杨仲质》。诗中以微尘比喻佛法中的微妙真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佛法无所不在,如同微尘中隐藏着本源的佛性。"时时常放光,照烛一切物"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普照和智慧,只有具备信心的人才能领悟并重视这种内在的光明。最后两句强调,若未能立即体验到佛法的力量,也不要离开修行的道路,因为佛法会如同金刚般坚韧,经过锤炼,内在的真理不会被外在事物所改变。整首诗寓教于诗,富有禅意,鼓励人们深入体悟佛法的真谛。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示徒(其二)

未得尘劳息,须依善知识。

若肯慈悲学,发愿施心力。

入泥并入水,莫作闲戏剧。

扬眉动目庭,法身无穷极。

于中习懒者,管取没饭吃。

趁队只□饱,披毛无了日。

不信佛乘经,逐末本却失。

咄哉大丈夫,你乘谁气力。

当本无我人,贪忙有何益。

何似歇无明,听吹无孔笛。

五音六律全,皓月悲风寂。

一声宇宙宽,个中闻的实。

和同为智身,无物堪遮窒。

奉劝草木影,闲时急收拾。

形式: 古风

示徒(其一)

我有陀罗名解脱,在在处处和尘拨。

莫令拨著个凡夫,何用剃头并展钵。

咦,连妻带子庞居士,一时成佛都包括。

妄心不灭祸难除,任向祈求卜大虚。

了道不消多语话,当轩自有颗明珠。

半夜三更莫费油,澄潭捉月几时休。

冬年莫惹红尘客,家道安然体自周。

寄语门徒诸弟子,得心安乐外何求。

形式: 古风

买油

三百六十斤油,何须苦苦问他求。

心光廓彻灯何用,水草无心若画牛。

五味舌头无足日,煎熬煮炙几时休。

功辨斯成无点染,西江一口绝纤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同轮歌

应机互换不空同,任运随时转此公。

岂用千寻麻索拽,指端轻拨满寰中。

活泼泼,耀玲珑,相继联绵不断穷。

谁识那边关捩子,闲摇取笑各西东。

能应也资慵,无求不得此轮中。

坠石此时犹拙计,力多功浅众难供。

斯用寡,意丰浓,八万尘劳一点融。

饥渴永销从此脱,儿孙代代得昌隆。

不费力,实从容,超彼迷流摝井中。

莫令绳断沉泥底,手脚茫然杳绝踪。

谩道同轮歌表里,到来观者莫儱侗。

知道本来无可说,屈伸俯仰示宗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