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五首(其三)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陶渊明避世隐居生活的理解和感慨。开篇即提及陶潜,这位东晋时期的高士,以其清高脱俗著称,诗中暗示即便是陶渊明,也不一定能完全达到他所追求的道的境界。

接着,“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陶潜的诗作,感受到其中的苦涩和无奈。这里的“枯槁”形容诗中的情感和思想,如同枯萎之树,显示出一种深藏的悲凉。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两句则是对人生和智慧的反思。“达生”意指理解生命,而“默识”则是内心的领悟。诗人认为,对生命的真正理解并非易事,而且这种认识往往来得不早。

最后,“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后代子孙,或是自己的孩子,无论他们聪明或愚笨,都应给予关爱的父母之情。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世事的关怀,以及对生命中亲情纽带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智慧和亲情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遣兴五首(其四)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

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

忽看皮寝处,无复睛闪烁。

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遣兴五首(其四)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遣兴五首(其五)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遣兴五首(其五)

吾怜孟浩然,裋褐即长夜。

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清江空旧鱼,春雨馀甘蔗。

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

形式: 古风 押[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