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未入衡州郭,先见衡州城。
城墙垂薜荔,大抵似巴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还未真正进入衡州城时,就已经远远望见了城郭的景象。城墙外攀附着薜荔植物,显得生机盎然,与巴陵之地的风貌相似。诗人以简洁的笔触,通过城墙与薜荔的描绘,暗示了衡州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特色,展现出一种清新而亲切的意境。整体上,这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衡州的初次印象和期待。
不详
(一六一二年至一六九七年),始祖高全十世孙,山东淄川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年八十六岁。明崇祯十六年(公元一六四三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顺治朝授秘书院检讨,升国子监祭酒,后晋吏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珩工诗,体近元、白,生平所著,不下万篇。著有《劝善》诸书及《栖云阁集》。有《栖霎阁诗》十六卷,为赵执信所编;拾遗三卷,为宋弼所辑,《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绿净不可唾,此语足千古。
天水澹相涵,中有数声橹。
花放不知名,稻秀犹能长。
芳草隐清流,但听清流响。
几月舟行久,今朝倦眼开。
万峰飞舞处,一片大江来。
南岳云中尽,东流海上忙。
他年图画里,著我在潇湘。